【关注非遗】《非遗法》出台 湖南非遗大选引广泛关注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月25日在北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的范围。今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法可依。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中国作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较多的国家,也不断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

立法出台 非遗保护有法可依

25日,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表示,此次“非遗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走上依法保护的阶段,是我们在非遗保护方面一个里程碑,非遗保护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对此,著名作家冯骥才表示,“文化遗产的终极保护是全民保护,只有人民觉醒了,开始热爱自己的文化了,那些最原始、最自然、最具有原生状态的文化基因,才可能原汁原味地保存起来,传承下去。”

冯骥才指出,《非遗法》首次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地位,这将大大提高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非遗法》的出台,表明中国政府有着鲜明的文化自觉,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非遗大选火热进行 网友强烈关注

另据记者获悉,已于今年1月份启动的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宣传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活动由省文化厅、香港大公报、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将评选出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遗项目、抢救和保护非遗项目、抢救和保护非遗项目十大杰出人物和保护非遗十强县(市)。

活动启动至今,已受到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国文化报、凤凰网、中国日报、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广播网、网易、腾讯、中国国学网等国内外众多媒体广泛关注的。

活动在互联网上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网友们纷纷在论坛和微博上留言,希望政府多出台一些支持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政策措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引导非遗保护从民间艺人走向大众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孙文辉向记者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分十大类,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湖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有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两批共1028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中,湖南占有70个项目。

孙文辉表示,希望能通过这次宣传评选活动,对湖南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的同时,积极鼓励引导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对湖南省最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文化资源、文化特点、文化特色、文化品牌等进行广泛的宣传及推介。使非遗保护从少数民间艺人走向大众,激发湖南的文化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大公网湖南频道记者郭冕 长沙电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