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在行动 湖南省非遗宣传掀起一股非遗文化热潮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湖南考察时说,每一分钟都有一种民间艺术在流失,再不抢救的话,那就永远来不及了。

将于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的标志,是值得欢呼的文化大事,无疑也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宣传评选活动增添了一个兴奋点。

此次湖南省非遗宣传活动刊发新闻稿件近200余篇,央视媒体、省市媒体十几家纷纷报道转载,点击人数600万多次,活动参与讨论人数近10万人,引起了社会各界及网友强烈关注。

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强烈关注

2011年5月5日,湖南省非遗评选活动宣传组记者在微博上发布湘西州龙山县土家族竹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仕辉老人因资金有限,路途遥远,无法将毕生心血大型竹雕《毕兹卡捊尤》带去深圳文博会参展,看到记者的微博报道及呼吁,已有网友捐助5000元,其他媒体纷纷转载,并为王老做专题报道,王老往返的2万元参展路费全部解决并在深圳文博会上获得可喜银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王仕辉老人在雕竹雕

“物竞天择,曲艺也是一样。”2009年曲艺类唯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彭延坤老师所守望的长沙弹词也渐渐衰微。由于曲艺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只能采取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办法,这一教学方式限制了大面积的培养,而且学习曲艺天赋特别重要,所以出一个人太难了。加上彭老年近八旬身体每况愈下,长沙歌厅文化娱乐的强势打压,长沙弹词就只剩彭老一个人传承。通过非遗报道组记者对彭老近况多次报道宣传,已有多家电视媒体、杂志给彭老上专题,目前还有曲艺爱好者主动联系记者欲拜彭老为师,愿意传承长沙弹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长沙弹词只剩下彭延坤老人和老伴独自守望

非遗之路任重而道远

从新世纪之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发布,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正式生效,依靠专家的呼吁、群众的热情、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后, 2011年2月25日,社会翘首期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终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获高票通过,标志着非遗保护有法可依了。

在《非遗法》施行之际,记者通过深入民间采访非遗传承人和地方政府官员,揭示非遗保护的紧迫性、艰难性,表明仅仅有法可依还不够,如何杜绝有法不依、甚至破坏法律的情况已代替了过去对出台法律的期盼,成为我们今后关注的重点。在欢呼《非遗法》公布的激情之后,应冷静地、细致地、坚韧不拔地来落实这个法律。

创新宣传非遗机制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宣传评选活动是一种创新模式,调动了全省文化工作者、抢救非遗专家的积极性,引起了各县市领导重视,望创新模式能一直延续下去。”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刘振平主任如是说。

刘振平说,当每段历史尘埃落定时,唯有文化以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它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文化基因,是人类把根留住的活化石。

【湖南省非遗宣传组记者 吴超群】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