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国际论坛发表《成都倡议》:各国合作保护非遗

30日,“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成都倡议》全球发布。《成都倡议》呼吁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学界和广大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高度关切和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使能够体现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在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和文化创造活力,为人类的共同福祉发挥其固有的积极作用。

成都倡议:

各国应相互借鉴 加强保护能力

成都商报记者采访获悉,《成都倡议》共有三条,“一、进入二十一世纪,应当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国家和整个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要的认知价值和实践意义,认识到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处于日益濒危的境地,尤其应认识到采取积极行动已经刻不容缓。二、呼吁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学界和广大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高度关切和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使能够体现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在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和文化创造活力,为人类的共同福祉发挥其固有的积极作用。三、考虑到各国依据各自的社会制度特点和文化传承方式,正在逐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已取得了相应的保护成果,各国应在各个层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分享保护经验,相互借鉴,以加强保护能力,共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联合国官员:

非遗国际论坛影响力越来越大

过去的两天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中国相关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共计69人参加了论坛。与会代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框架下,探讨了非遗保护的方略,并达成广泛共识,发表了《成都倡议》。

前两届论坛就非遗保护分别发表了《成都宣言》和《成都共识》,对全球非遗保护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任杨治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前两届论坛的举办,目前该论坛在国际上影响力越来越大,“从本届论坛参加人员的专业程度和国别就可以看出来”,他说,成都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多处国家文化遗产,而且非遗资源也十分丰富。截至目前,全市已有都江堰放水节、蜀绣等国家级非遗名录17项,成都皮影戏、青城洞经古乐等省级非遗名录46项,新津灯谜、飞刀花鼓等市级非遗名录104项,“相信未来不仅在非遗保护以及为此做出的努力方面,都会做得更好”。杨治说。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