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展拍会在京举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传承人作品

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和荣宝斋在荣宝斋大厦共同举办的“首届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拍卖会暨传统技艺展”,于6月9日至12日在荣宝斋举行,据悉,这样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品的专场拍卖活动,在国内尚属首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传承人作品

北京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文华表示,此次活动为广大民众近距了解非遗丰富资源搭建了一个有利的平台,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的积极探索,是提升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市场影响力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据了解,本次非遗展拍会是北京市首次举办的非遗展示和非遗拍卖相结合的一项大型活动,非遗项目生产技艺和文化内涵相结合的展示活动,将有包括“燕京八绝”、木版水印技艺、彩塑京剧脸谱、绣花鞋制作、古琴传统制作、潭柘石砚在内的国家级和市级48项非遗项目、70位传承人的86件作品在荣宝斋进行拍卖。自今天起,这86件非遗精品连续预展三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彩塑京剧脸谱传承人

在展览现场不少参观者拿着展览宣传册勾出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请制作作品的相关非遗传人签上姓名,一丝不苟的为即将到来的非遗拍卖做准备工作,唯恐在拍卖会上遗漏自己感兴趣的拍品。

在现场,记者看到不时有看客拿着非遗大师作品的宣传页对照展位寻找传承人及相中的作品,一位在国营单位退休的女士拿着北京蒙镶的一位大师制作的蒙镶佛造像作品的宣传页,找到了北京蒙镶的展位前,对那幅蒙镶佛造像极为感兴趣,遗憾的是制作这幅作品的传承人已上高龄,未能到现场,不过这位女士还是看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蒙镶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现场采访中,记者得知现在非遗传承们最为关心的还是文化遗产的“传承”的问题,从事这些技艺的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人,年轻人很少,他们忧心这些传统技艺会出现传承断层现象。大多数传统技艺在制作过程中所需的工序少说有七八项,多者十几项,甚至不乏几十项。所以若要熟练掌握这些技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熏陶,积累,实践,所以对于大多数传统技艺而言,从小就开始学习,在师傅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中,才能将传统技艺更好的承继下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朋友对兔儿爷制作极为感兴趣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