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次非遗传承人作品拍卖会531万元收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曹氏风筝传承人孔令民介绍风筝的制作工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绒布唐绒布制《马拉车》成交价:7000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仿宋虞廷清韵-古殿古琴 成交价:80万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曹氏风筝《龙凤呈祥》成交价:9000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蒙镶银鎏金镶百宝佛塔 成交价:120万元

随着拍卖师一“槌”定音,北京蒙镶《银鎏金镶百宝佛塔》最终以120万元的价格成交,震惊全场,成为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拍卖会的最高价。全场86件拍品共拍出530多万元,成交率76.74%,也让非遗项目以全新的姿态面向市场。

首届非遗拍卖“喜出望外”

“曹氏风筝《教五子》,无底价起拍!”“1000!”“3000!”“5000!”“8000!”“10000!”当数字最终定格在12000元时,全场掌声雷动。这件作为本次拍卖会图录封面拍品的最终落槌,让孔令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真是没想到我们的风筝能拍出如此高的价格,”作为曹氏风筝传承人,孔令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喜出望外”表达自己的情感,长期以来风筝一直被视为“玩物”,并没有受到多大重视,此次拍卖可以说是给非遗项目打了针强心剂。“拍卖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拍了多少钱,我们传承人更看重拍卖给非遗文化的一个定位,它让我们认识到非遗在市场上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层次,怎样的非遗产品能被大众认可,同时也让非遗传承人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在拍卖现场,年过六旬的罗进步频频举牌格外引人注目。在竞拍一件漆器时,他经过激烈竞争最终以15万元的价格拿下,现场一阵欢呼。

“现在的这些工艺精品就是未来拍卖市场的热门。”罗进步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去古玩艺术品市场投机炒作,还不如踏踏实实收藏这些当世的精品,既可以保护非遗,也可以超前投资,获得艺术和投资上的双丰收。

在此次拍卖中,多件拍品价格翻数倍。绒布制《马拉车》100元起拍,最终7000元成交。一把仿宋古琴40万元起拍,最终拍出80万元高价。

各项拍品老玩意儿备受热宠

实际上,早在拍卖几天前的预展上,这些曾经一度被人们忽视的非遗老玩意儿们,就重新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荣宝斋大厦的展厅里,每个非遗展位前都挤满了人。这边已经76岁高龄的北京灯彩传承人张连友一会儿和参观者合影,一会又给大家签名留念,片刻不得空闲;那边曹氏风筝传承人孔令民则认真在给参观者讲解此次自己参拍风筝作品的历史渊源。每个传承人忙得都不亦乐乎,但也不辞辛苦争取更多的机会,推荐自己的非遗项目。

实际上,此次上拍的非遗作品价格高低不等,例如由纯金银打造的非遗项目“蒙镶”雕塑,上拍价格达到几十万元,价格较低的非遗作品也达到千元左右。为此张连友调侃道:“老北京有句俗话,‘莲花灯莲花灯,今儿个点了明儿个扔’。所以我上拍的灯笼,价格随便给,图的就是让大家知道还有老北京灯彩这回事。”和张连友抱有相同想法的非遗传承人不在少数,曹氏风筝传承人孔令民也笑着告诉记者,只要能通过这次拍卖让更多人知道有老北京曹氏风筝这回事,就已经很满足了。

“尝试大规模非遗拍卖活动,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的有益探索,也是检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创作出的物质产品是否具有市场潜力的一次大胆尝试。”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何昕对此向记者说道。

非遗产品步入“礼品路线”

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传承,同时又能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一直是非遗产品面临的难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通过对于现有产品的包装和创新,让传统的非遗产品作为艺术品、礼品,如今成为了流行的趋势。

京绢人传承人滑樹林此次参拍的作品是绢塑《杨贵妃》,这尊耗时数月完工的绢塑高达80厘米,栩栩如生,最终以9万元成交。对于非遗项目的市场化,他有着自己的看法。“绢人体现了中国丝绸工艺的博大精深,虽然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因为材质昂贵,产量有限,一直以来并不为市场所知道。” 滑樹林向记者表示。然而,近几年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热和礼品市场的繁荣,绢人作为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开始成为大家的热门消费品。为此滑樹林和其创办的工作室顺势开发出了一系列不同档次的绢人产品,既有高档如《杨贵妃》等价值数万元的珍品,也有价值几百元、可以随手把玩的小绢人产品,这些纯手工制作的产品一上市就备受好评。

“很多非遗项目都因为纯手工、产量低而难以进入市场,那么其实可以考虑作为某类礼品或者藏品的方式进入市场。这样既不会损害非遗的品牌和手艺传承,又能在市场上盈利。” 滑樹林表示。

有些非遗项目已经在市场上创出了自己一片天空。如今张连友的灯笼已经是供不应求,目前作为传统中国工艺,已经被数个外国驻华使馆大批订购作为节庆装饰,这让老爷子真有点力不从心,但却打心眼儿里高兴。

 

已经为自己空竹手艺开了公司,通过各种创意空竹产品年产值超过百万的北京空竹传承人张国良则感叹道:“非遗不能死守着那点老手艺,必须出新适应市场,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再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专家视线

非遗保护倡导多元化思路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祁庆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必须尊重其特有的属性,有些非遗项目,例如此次拍卖中展出的空竹、古琴等,在市场开发中有着广阔潜力,因此鼓励它们走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让这个非遗项目继承发展。与此同时,有些非遗项目并不一定适合走市场,那么我们就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让这些非遗项目先“保护”起来,不至于消失,然后寻找更为适合的传承方式。非遗项目保护需要多元化的思路,不能一刀切。

此外,要对非遗项目加强宣传力度,这一次的拍卖的确是个很好的平台,其实这些作品能拍多少钱,无论对于参与者,还是对于组织者,都不是最重要的。通过拍卖,让非遗传承人获得应有的社会尊重感和成就感,这才是最大的意义。而对于受众来说,这一次拍卖就是了解非遗最好的时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打着非遗旗号买卖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根源在于受众完全不清楚到底哪些项目是非遗的,这些非遗的项目又好在哪儿。通过拍卖,受众就能更容易鉴定社会上所谓非遗的真假,既为非遗正名,也能帮助消费者获得真正的非遗产品。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