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8家“非遗”场馆冲刺省级宣传展示基地

为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优秀“非遗”资源,积极拓展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事业建设的渠道,近日,省文化厅下发关于省“非遗”宣传展示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广泛呼吁各“非遗”展示馆、展示中心、书场剧场等参与评选。

昨天,记者从市相关文化部门获悉,经过一段时间的申报后,全市共有8家“非遗”场馆参与此次申报活动。

七大参评标准提出高要求

作为全新的宣传展示基地,此次申报在参评对象上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通过展示、交流、传习、培训等方式开展“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活动场所和空间,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题性的,既可以是公办的,也可以是民办的。

同时,此次申报更从定位、设计、展示、活动、管理、场所、影响等七方面提出了参评标准。定位上,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充分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活态性。设计上,各场所和空间需布局合理、功能多样,在有风格、有特色的形式中展现文化内涵。展示上,要通过实物、图片、音像、现场活态演示等多种方式充分体现“非遗”的历史渊源、传承谱系、技艺流程、艺术特征、项目成果等。活动上,除静态展览外,还需组织开展专题性、特色性的座谈会、研讨会及出版相关书籍等延伸活动。管理上,要有必需的经费保障、专职的管理人员、完备的档案和健全的制度。

除此之外,在场所大小和社会影响上也有硬性的数字指标。场所面积需不少于300平方米。全年参观人数不得少于1万人次。

全市8家“非遗”场馆参与申报

“与以技术培养和知识教育的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不同,宣传展示基地站在更宽层面上、更广范围内对非遗进行着宣传和展示,将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更强的普及性。”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而这也是全省首次设立此类宣传展示基地。

据悉,此次省“非遗”宣传展示基地申报,全市共有8家场馆参与,其中市区共有4家,分别为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嘉兴德勤文化园、嘉兴灶画艺术中心、嘉禾端午民俗体验馆。

与此同时,桐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桐乡丰同裕蓝印花布印染工艺陈列馆、海宁江南民俗风情馆、平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等各类或综合性的或专题性的“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活动场所和空间也纳入此次评选中。在种类上全面涵盖了嘉兴端午习俗、嘉兴灶头画、桐乡蚕桑习俗、平湖派琵琶艺术、海宁皮影戏、海宁硖石灯彩、桐乡蓝印花布等国家、省、市各级“非遗”名录。目前,各个场馆的申报文本、图片录像资料均已制作完毕。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