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各国专家畅谈非遗保护

如何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今日上午,在重庆举行的亚洲文化论坛上,来自文莱、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的专家针对“亚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亚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文莱:建立国家性文化体系

文莱文化青年和体育部博物馆司考古馆的馆长本基兰•德•卡里姆先生告诉记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莱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人类的文化活动相关,比如艺术、语言和传统服装等等。”

他说,文莱的文化部专门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特别是音乐和传统舞蹈等。文化部制定了相关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国家性的文化体系,成立国家的文化中心,建立并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等。

缅甸:开展活动 注重教育

缅甸国家博物馆和考古部讲师丹泰先生说,他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落实缅甸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政策。二是成立缅甸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负责文物重建和保护等。三是投入专项资金保护遗址。四是为记载缅甸各民族的传统和习俗,特别建立数据库。

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缅甸专门成立了国家大学和国家音乐学校、舞蹈学校,让青年一代从小学习传统文化和艺术,培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树立传承理念。

此外,从1993年开始,缅甸举行了许多与文化保护相关的各种文艺比赛,包括歌唱比赛、舞蹈比赛、戏剧大赛、依靠口头演绎的独角戏等。

印度尼西亚:教育年轻人 发扬传承精神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郁尼•苏利亚提女士表示,多年来,印度尼西亚在努力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

“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包括教育年轻人,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传统舞蹈、传统歌剧等,希望他们能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