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海外文物回流现状不容乐观

2014年,中国海外文物回流可谓大事不断,这其中当属国之重器皿方罍盖身合一回归故里最为人所称道。除此之外,今年2月份曾被多家媒体报道的流散于海外100多年的7根圆明园石柱预计将于今年回国的消息,也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时值中国文物网联合各大门户网站所举办的“2014年十大文物事件”评选活动即将正式拉开帷幕之际,中国文物网记者也就今年海外文物回流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作为多年来一直参与寻找圆明园流散文物的青年学者,他对于当前海外文物回流的现状也有话要说。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2014年,中国海外文物回流可谓大事不断,这其中当属国之重器皿方罍盖身合一回归故里最为人所称道。除此之外,今年2月份曾被多家媒体报道的流散于海外100多年的7根圆明园石柱预计将于今年回国的消息,也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时值中国文物网联合各大门户网站所举办的“2014年十大文物事件”评选活动即将正式拉开帷幕之际,中国文物网记者也就今年海外文物回流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作为多年来一直参与寻找圆明园流散文物的青年学者,他对于当前海外文物回流的现状也有话要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流散于海外100多年的7根圆明园石柱

 

       私人回购海外流散文物是一大趋势

 

       不论是皿方罍盖身合一回归故里,还是7根圆明园石柱将要回国,在近两年备受关注的海外文物回流事件中,人们通常能够看到私人藏家的身影参与其中,而且他们在这些事件中往往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这一现象,刘阳表示,就目前来说,私人回购可以算是海外文物回流的一个大趋势。不过,他也直言,这其中也存在着某些私人藏家利用海外文物回流事件进行自我炒作的问题,“比如今年年初大家比较关注的7根圆明园石柱回归事件,之前2月份当事人曾宣称这些石柱将于9月归国,可是到现在已经是12月了,却依旧没有任何关于石柱回归的最新进展。”

 

       无独有偶,今年10月份,一件清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当时,刘阳就曾认定此罐为圆明园流散文物,而且通过梳理近年来在国际拍卖市场上频频出现的圆明园流散文物,发展此罐的成交价格可以排到第六位。可是,就他所知,这件拍品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付款。他更是进一步指出,“在圆明园流散文物海外拍卖成交前十名当中,大概只有六件是已经完成付款的,在成交前五名里也只有一件是交过钱的。”

 

       海外文物回流需建立良性的循环机制

 

       在刘阳看来,目前海外文物回流现状不容乐观,亟需建立一种良性的循环机制,“首先是具有充足资金的人或者机构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而购买流散文物,然后再将其捐献给类似圆明园这样的文博机构进行展示。而作为被捐献方的相关文博机构也应该尽可能地向群众展示捐赠方的捐赠行为和作用。”他认为,如此捐赠方与被捐赠方之间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从而共同促成更多的海外文物回归祖国。

 

       刘阳平时经常会留意各拍卖行的预展信息,只要发现圆明园文物被拍卖,他就会在自己的博客中予以曝光。2012年10月,他发布了英国邦瀚斯拍卖行将拍卖两件圆明园珍宝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当年11月3日,英国邦瀚斯拍卖行发表声明称,为避免激化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的持有者决定收回藏品,不参与拍卖。而对于这些流散文物最终是否能够真正回归圆明园,刘阳却显得有些无奈,他对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件通过私人回购的圆明园流散文物,能够真正最终捐赠给圆明园。

 

       除了关注文物本身更应关注流失过程

 

       在总结自己多年来追寻圆明园海外流散文物的经验时,刘阳认为,前期的研究取证工作有时甚至比追讨行为本身还要重要。“回顾过往的成功案例,我们往往都是一件文物刚刚被盗,然后就迅速组织人员和警力将其追回。而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明确的线索和证据。”他说,可是对于那些更早流散到海外的文物,追讨起来就要困难得多。

 

       总的说来,他感觉现在中国的海外流散文物追索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一个软肋,“那就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些东西是从圆明园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流散出去的。”所以,他也反复向记者强调,追索海外流失文物,还是先要把文物流失的整个过程研究清楚,“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经验就非常值得借鉴,比如很多国外博物馆对于中国古代书画的递藏过程就研究得十分透彻,从一幅画画出来,到被博物馆收藏之间,什么时期分别都被谁收藏过,他们都会研究得非常清楚。而就这一点来说,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被完全重视起来。”

 

       关于十大文物事件

 

       2014年十大文物事件网络评选活动是由中国文物网发起,新华视讯、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化传媒网、凤凰网、腾讯儒学、新浪收藏网、雅昌艺术网、中国网-中国视窗等多家媒体共同参与并联合推出。十大文物事件网络评选活动旨在呼吁大众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关注文物文化的一项公益活动,自2010年首届网络评选活动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十大文物事件网络评选活动诚挚邀请所有热爱中国文化、关心中国文博事业的网友与我们一同回顾、总结这一年里中国文物界的大事件,一起来传递中国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的正能量。

 

       专家简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阳,1981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曾先后出版《昔日的夏宫》、《三山五园旧影》、《万园之园 圆明园盛景今昔》、《谁收藏了圆明园》等著作。

责任编辑:小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