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勇:清三代单色釉市场受宠 厂官釉值得关注

在整个瓷器收藏版块中,清三代彩瓷无疑已经攀到了价格的顶峰,而恬静高雅的单色釉瓷则于波澜不惊之中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新宠,并且在近几年屡屡有高价藏品问世。那么目前单色釉瓷器的市场现状如何?又有哪些值得去关注的潜力品种呢?近日,中国文物网对古陶瓷鉴赏家、收藏家胡智勇进行了专访,他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做出了解答。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在整个瓷器收藏版块中,清三代彩瓷无疑已经攀到了价格的顶峰,而恬静高雅的单色釉瓷则于波澜不惊之中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新宠,并且在近几年屡屡有高价藏品问世。那么目前单色釉瓷器的市场现状如何?又有哪些值得去关注的潜力品种呢?近日,中国文物网对古陶瓷鉴赏家、收藏家胡智勇进行了专访,他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做出了解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雍正淡黄釉瓶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三代单色釉瓷器最受市场青睐

 

       中国文物网:就目前来说,市场对哪类单色釉品种最为青睐呢?

 

       胡智勇:其实如果要说个人喜好的话,我还是最喜欢宋代单色釉瓷器的千变万化。但市场往往喜欢那些能够用统一标准去衡量的东西,所以说清三代,也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单色釉官窑瓷器目前是最受市场青睐的品种。

 

       康熙的单色釉瓷器在历史上很有名,郎窑里面烧了很多非常好的。雍正更不用说,不管是珐琅彩、粉彩还是青花斗彩,瓷器的各个品种在这一时期都已经达到最高峰了。所以,雍正的单色釉官窑瓷器,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出现,基本上肯定都能卖掉。尤其是在拍场上,近几年雍正的单色釉官窑瓷器基本上没有流标的。此外,乾隆前期在督陶官唐英的主持下烧造的单色釉瓷器,也带有明显的雍正风格,在市场上价格也很高。而纵观清三代单色釉官窑的市场行情,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波动,大体上呈现出一种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雍正单色釉还是我最为看好的一个品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茶叶末釉六联瓶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厂官釉瓷器是单色釉中的一匹黑马

 

       中国文物网:在所有的单色釉品种里面,您觉得哪个会成为未来市场上的黑马呢?

 

       胡智勇:有一个单色釉品种,现在已经有收藏家开始对其进行专门收藏,这个品种在清代典籍中被称为“厂官釉”,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茶叶末釉”,包括“鳝鱼黄”、“蟹甲青”、“蛇皮绿”等品类。这种瓷器由督陶官唐英发明并创烧,为清宫所欣赏,并被列为当时官窑的秘色釉,产量不多,专供皇室独享。这类瓷器外表看起来犹如青铜器般大气厚重、古香古色,无论从质地、色泽还是造型上,都完美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单色釉瓷器的诸多成就。

 

       虽说厂官釉瓷器未来的市场升值空间很大,不过,从审美的角度上来说,这种瓷器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但它的确应该算是一匹黑马。我们看其他的单色釉品种,虽然也会有非常复古的颜色,可是在造型上却没有厂官釉那么丰富。而如果说现在人们的审美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无法真正地理解厂官釉那种安静、厚重的美,那么我相信再过些年,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厂官釉也必将被人所重视和关注起来,其市场价格也肯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不过,由于厂官釉在鉴定上难度比较大,而且仿品也比较多,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想要收藏厂官釉瓷器的话,最好还是去购买那些流传有序的精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专家简介:
 

       胡智勇,出身于陶瓷世家,在官窑瓷片堆里摸索长大。历任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经理、常务副总经理、艺术总监。现任太平洋洪绪艺术品鉴定中心董事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北京卫视《天下收藏》专家。主要著作有:《漫谈成化斗彩鸡缸杯》、《中国彩瓷》一书明代部分、《中国出土陶瓷全集》执行主编等。擅长鉴定明代、清代官窑及民国瓷器。

责任编辑:小白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