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宝斋博物馆藏品争议事件回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冀宝斋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引发争议的藏品
 

号称“中国最大民间博物馆”的河北衡水冀州冀宝斋博物馆,在“奇葩”与“毁三观”这两个网络时代充满调侃戏谑的词汇裹挟下一炮走红。一篇热门网帖让无数网友 “笑出眼泪”。之前向来门庭冷落的民办博物馆,也一下子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一篇网络热帖引发的热议

作家马伯庸在网上发表《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长文,图文并茂分享了自己参观河北衡水一家博物馆的所见所感:“藏品足以毁掉观者的三观和大脑,两次。”帖子中各种奇特诡异的藏品惊呆了网友。

对于此次“奇幻之旅”,马伯庸介绍说,最近自己与朋友实地参观衡水某家神奇的博物馆,“我们就像是那些恐怖片里的愚蠢游客一样,浑然不知自己即将踏入一个什么世界”。

马伯庸从该博物馆了解到,该馆馆主是当地村里的一名干部,这里的藏品都是他三十年的珍藏,以陶瓷为主,涵盖远古至明清,而且藏品都超大,汉代大瓶、唐代大碗、元代大盘和大壶。“让人震惊和感到不可思议”。

他们最先看到的是一款乾隆年间的“绿地粉彩花鸟纹盘”。“我没行家那种眼光,但这玩意的釉色看起来总有些奇怪……”此后的一连几件展品让马伯庸觉得:“我似乎触摸到了这个博物馆的一丝特质,它令我有些不安,也有些期待。”

对于一件“粉彩十二开光金陵十二钗大缸”,马伯庸质疑:“题款‘大清雍正年制’,雍正死的时候曹雪芹才21岁好吗!乾隆年间红楼梦才开始流行好吗!雍正年间的人为啥会知道金陵十二钗?设计大缸的,是若曦还是洛晴川啊?!”

马伯庸说,尤为令人“震惊”的是,一个高达166厘米的葵口盘,里面画的竟然是“三英战赵云”。他说,“你看赵云手持方天画戟,头戴长缨……咦?用方天画戟的不是吕布吗?赵云你弄一身吕布的行头,你是要造反么!”“桃园三兄弟”跟赵云打个毛啊?“赵云把大嫂推下井去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啊!你们听他好好解释呀!”

此外,绘着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一套小碗、直径176厘米的明早期“青花云龙纹葵口大盘”、大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高92厘米的“元青花鸳鸯莲池纹大执壶”、“唐五彩人物纹筒瓶”……诸多山寨“珍品”让马伯庸感叹:“我和这家博物馆之间,一定有一个已经疯了。”与马伯庸同样受到“刺激”的还有众多网友,有网友直言:“被雷得外焦里嫩扶墙出。”

最让人惊叹的是该博物馆还有历史“最悠久”的文物,分别是来自尧帝时期的“青花人物纹罐”和黄帝时期的“五彩描金人物纹大罐”。如此匪夷所思的文物,令马伯庸最后感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已经无法评论,我只能走到这里了。我只能用我的双眼见证这一切,并把评论的使命交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够继承我的遗志,走出这家博物馆,把中华民族最大的秘密,去告诉所有的世人。”而网友则评论,“来自传说年代的瓷器都有,这个博物馆必须火!”

冀宝斋馆方回应:真假之辩 原以为没必要辩论

对于“三英战赵云”,副馆长邵宝明一本正经地说:“多数人没文化。《三国演义》是戏说,而陈寿《三国志》中确有三英战赵云的记载,后来赵云弃旧主,转投刘备。”

关于 “红楼梦十二钗”,馆方也不屑一顾:“曹雪芹写《红楼梦》,也是依据早有流传的故事写的,雍正年间,确信已有十二钗。”

馆长王宗泉斩钉截铁表示:“展出的都是经我鉴定的真品。假的我展出干吗?谁说是假的,他给我制作一件去?我愿高价收购。”魏英俊不无愤慨:“这些东西既然在这里展示了,又是我们花费心血收集来的,参观者理应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邵宝明则补充:“即使那些假的,也是好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成为文物的。”

副馆长邵宝明的逻辑是:我们不迷信专家,即便故宫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谁都不能保证每个博物馆里的每件藏品都是真的,但我肯定冀宝斋博物馆里的真品数量要远大于赝品。至于“那些明显荒诞的藏品,如黄帝年间制造的瓷器,我们不是连起码的常识都没有,但既然器物上面这么写着,我们就标注出来,让人们去思考为什么上面这么写?这是哪些人制作的?他的动机是什么?”……

王宗泉自认是国内公认的瓷器收藏家,2006年11月,他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元代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不少专家,而他是“唯一一个从黄土地上走来的农民”,在他看来,“村级博物馆参加国际研讨会,农民收藏家登上国际学术讲坛,绝无仅有”。

或许是因为对“农民专家”的自豪,王宗泉向来不屑于质疑声:“真假谁说了算?哪个算是专家?文物又不是当代人造的,哪来的专家?”他为此还专门写了篇文章,阐述“收藏界的误区”,包括“故宫有的藏品民间再有了就是假的”、“故宫没有的藏品,民间不可能再有”、“专家没见过的东西就是假的”、“多了的就是假的”……

而据记者了解,冀宝斋馆方热衷于请专家来品评。至少,在博物馆对外的宣传中,曾提及一系列专家“亲临鉴赏”,并“肯定赞扬”;但实际上,这些专家对藏品真伪似鲜有表态。

官方声音:针对冀宝斋事件 责令当地调查

微博红人马伯庸发表《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之后,河北省衡水市冀宝斋民间博物馆就因其“奇葩”的藏品备受外界关注。对于网络上发布的展品照片更是让网友齐呼“三观尽毁”。不过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李宝才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博物馆并没有经过任何申报程序,河北省文物局已经责令当地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那么这个博物馆是否合法合规呢?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李宝才表示,该博物馆并没有经过任何申报程序。据介绍,民间博物馆建设也需要向当地市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通过市县主管部门初审之后,再提交省级文物部门进行审核。在提交申请的过程中,必须出示办馆宗旨、藏品收藏标准、决策机构产生办法、人员构成和任期、出资人不要求经济回报的约定以及终止时藏品的处置方式等相关材料。如果经过审核同意,申请人应持审核意见及其它申报材料向相关部门取得博物馆法人资格。不过,该博物馆并未到省文物局申请审核。

现在河北省文物局已经要求当地相关部门对媒体所报道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有关部门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7月14日,河北省文物局公布了对于“冀宝斋”的调查处理结果:冀州市民政局现已撤销冀宝斋博物馆的民营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证,“冀宝斋博物馆”闭馆整顿。

中藏网发表声明:声援冀宝斋博物馆

7月13日,中藏网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刊登文章《“中藏网”就马伯庸诽谤冀宝斋博物馆事件发表严正声明》,文中称,马伯庸“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恶意诽谤冀宝斋博物馆”。

文中指出,“近日所谓的网络文人马伯庸戴着有色眼镜、心装无知和偏见、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到冀宝斋晃了一圈,极尽讽刺、挖苦和无知的语言,恶意诽谤中伤冀宝斋博物馆的成就,引起全国收藏家的强烈愤慨……”

针对那些真假备受质疑的“文物”,《声明》回应:“故宫研究员叶佩兰在冀宝斋博物馆看了部分瓷器,还认为有30件是真的”,并剑指曾在采访中表示这些“展品肯定都不对”的河北省文物局局长,称其“不深入调查研究,不顾事实真相恶意排斥被中国收藏家奉为典范的当地冀宝斋博物馆”,并称“诽谤诬蔑冀宝斋博物馆应追究责任并下台”。

此外,文章声称“诽谤事件幕后有元凶”。对于日前在采访中曾吐糟冀宝斋博物馆的收藏家马未都,文章称:“北京马xx的xx博物馆的藏品,是一般收藏家都不会要的东西。2012年,马xx就策划北京青年报记者到冀宝斋博物馆去挑事,并诽谤冀宝斋博物馆‘是赝品博物馆’。并认为此举用意为“借刀杀人,搞掉眼中钉——冀宝斋博物馆。”

专家考察团:冀宝斋一级文物与赝品并存

正当“冀宝斋事件”逐渐淡出公众视线时,8月28日至29日,一个文物考察团队抵达冀州,对这座民间博物馆的藏品进行考察和初步鉴定。这个团队中,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辉柄,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雷从云,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双聘研究员许明,痕迹鉴定、生物科技鉴定领域的检测鉴定师,以及一批来自北京、浙江、安徽、广西等地的民间收藏家。

考察团队认为,相关部门在冀宝斋开馆、闭馆摘牌过程中都存在“缺位”问题。从冀宝斋工作人员出示的批文中可看出,衡水市文化局早在2003年就批准建立冀宝斋博物馆,衡水市科技局在2012年给予冀宝斋“市级科普基地”称号。那么,作为文化文物、科普教育的主管部门,在批准开馆、授牌之前,是否应组织专业人员指导冀宝斋,避免有明显错误的展品和展示说明的出现?

而当马伯庸博客在网络、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时,有关部门成立的调查组宣布,鉴于“冀宝斋博物馆”成立时未按相关规定向河北省文物局申请设立,冀州市民政局撤销为其颁发的民营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证。考察团队认为:冀宝斋这样一个村民自建的乡镇博物馆,有了衡水市文化局的正式批文,是否就应该算手续齐备了呢?以“未向河北省文物局申请设立”作为闭馆摘牌的主要理由,恐怕值得商榷。

考察团队还指出,地方相关部门不能在媒体质疑面前,对冀宝斋一关了之,而是应派出专家组,对其藏品的真实性进行客观、全面地考察和评判。如果不涉及重大原则问题,就应协助该馆制订整改方案,解决展览中的实际问题。

“但可惜的是,直到目前我们还没看到这样的作为。这次考察团队的活动只是民间行为,专家鉴定是个人的学术意见。 ”许明说。在他看来,相关部门应通过资助、人才支援等方式引导王宗泉这些民间收藏家办好博物馆,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与弘扬。

专家们于8月28日晚开会讨论,最终给出整体的考察与鉴定结论“三个不少”:

1、真东西不少,其中部分展品为一级品;

2、不到代的不少,如一些标明年代为明、清的官窑瓷器,其实是晚清、民国的景德镇制瓷,它们是老瓷,但不到代;

3、假东西不少,所谓假,就是现代人仿造的赝品。

河北“冀宝斋”馆长王宗泉病逝 馆方驳斥“含冤”说法

10月28日约7时,曾陷入“山寨藏品”争议的河北冀宝斋博物馆馆长王宗泉在家中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8岁。有网站称其“含冤去世”。对此,冀宝斋总顾问魏英俊表示,王宗泉去世实属偶然,“含冤”说只是一面之词。“我们27日晚上还在一起吃饭,当时还有一个退休的老教授,我们在讨论给王宗泉写一篇报告文学,草稿都给他看了,当时没什么异样。他心脏病发作去世,的确很意外。”魏英俊说。

有媒体7月15日曾报道,“河北省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冀宝斋博物馆,部分藏品被网友称为山寨、雷人、错位、穿越。河北省文物局随后公布对“雷人博物馆”冀宝斋的调查处理结果,撤销了其民营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证,并对其闭馆整顿。而冀州市纪委、监察局也将对相关部门责任人调查处理。

责任编辑:bd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