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市场交易的三大谎言

近日,郑州一不愿透露姓名、对翡翠研究有十余年的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眼下翡翠价格虚高,和业内人士常用来促成交易的“三大谎言”关系密切。

【谎言一】

翡翠十分稀少,很神秘

“具有收藏价值的宝石级翡翠只有缅甸出产,它的稀少性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特有的投资价值。”记者发现,类似传言不断刺激着购买者的神经。“翡翠虽然稀少,但不是所有的都值得收藏,只有品质上乘的高档A货才有投资价值。但是上万元、数十万元的高档翡翠,不是每个投资者都能接受。”珠宝投资商刘先生介绍说。

另一资深业内人士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其实翡翠一点都不神秘,它就是石头,只不过比别的石头都好看。”

【谎言二】

是翡翠就得价贵

在不少人眼里,只要是翡翠,其价格就得是天文数字。特别是在新近一次公盘拍卖期间,一块重约6公斤、底价为58万欧元的冰种紫罗兰色翡翠,最终竞投成交价达到1900万欧元,平均每公斤价格为3300万元人民币,进一步助长了人们对“是翡翠就得价贵”的认知。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一块翡翠原石的价格并不高,特别是一些普通玉石料制作的翡翠手镯或装饰性挂件,其实价值并不高。之所以市场上会出现天价翡翠,实际多是业外游资过度炒作的结果。

【谎言三】

翡翠很高贵,与普通人无缘

记者调查发现,在郑州,成色极为普通的翡翠,一进大卖场,标价立升数万元。

有不少业内人士也反映,常常在一些大卖场的翡翠柜台看到很不像样的手镯、项链,却敢明目张胆地要高价。

“翡翠分三六九等,价值连城的只是那些稀少的高档翡翠、极品翡翠,普通翡翠的价格并不惊人。”针对消费者的误解,有业内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ja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