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典书画展在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举办



由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版权专业委员会、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联合主办,国文经信(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马文典中国书画精品展》于2013年12月7日下午三点在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华天雪、传世拍卖总裁黄宇杰、著名导演习辛、著名影视演员习雪、徐元博、人民日报资深人士张东声、著名收藏家林兆瑞、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版权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洋、香港上市公司A8新媒体集团副总裁吕彬、泛海建设集团副总裁陈家华、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馆长吴华等近百名嘉宾参加了本次展览的开幕艺术。本次展览展出的近八十幅作品全面反映画家马文典多年来从事绘画的艺术成就,展览将一直持续到15日。
马文典,他全面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技法,于琴、棋、书、画,四艺修习自身的文翰本真。创立大漠画派。创新了沙漠和胡杨绘画技法。他的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他创作的《胡杨礼赞》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1994年,刚刚24岁的画家马文典,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他的个人画展,成为了岂今为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年纪最小的艺术家。马文典就这样迅速地“成功”了。一年后,正意气风发地行进在职业画家道路上的马文典,去山东采风的途中遭遇重大车祸,他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人生之磨难在经历之时,千难万难;在平复之后,云淡风轻,收获的却是一笔财富。
马文典先生作为大漠画派的创始人和奠基者,用近半个世纪的苦苦探寻开辟了中国中国画的全新表现领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八面出锋的笔墨技法和别具特色的风凌体书法。他的大漠画作,既有传统的笔精墨妙,又有雄浑阳刚的时代风神和深邃沉静的情感内涵;以其独具的哲思明辨精准地表达出西部大漠的博大、神圣、苍凉之美。同时他更将对生活的热爱、内心的温情付逐笔墨,投射在对生活中常见的花、鸟、虫、鱼、骏马等的描绘和表达。
马文典以他独特的生命感受或许能对强悍、阔大一类壮美的审美境界,做出属于他的新诠释,为当代中国画坛贡献一种新的审美范式。在画家马文典的笔下,
找到的是胡杨、骆驼和沙漠。所谓“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是胡杨,其精神意向不出“顽强”、“坚韧”一类;至于骆驼,马文典曾赞:“不为名利不为情,悠然自得大漠行,风沙醒思酬天地,留得傲骨拓新程”,其“隐忍”、“豪迈”之风骨也是显而易见的;沙漠则无非荒凉、广袤、苍茫一类含义。
周韶华先生撰文评价马文典先生的作品时,概括为三个字:大、满、静。他说的“大”是指作品构图的宏大,气派的宏大,不仅再现了高原雪山之大的自然特征,也是您个人胸中浩气和豪情的写照;“满”是指用菜点透视千岩万壑于一体,构图饱满而不塞;“静”是说画面宁静,具有高原雪山特有的荒凉情致。
中国画所崇尚的意境之实现即在“能远”,只有能把我们带到画面之外的远处,才会见画不只是画,想象也才会有空间。这是画家马文典极可发扬的特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