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相机稀少收藏学问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收藏古董相机的左先生
 

有晚清第一名园之称的扬州何园,每年迎来送往的天南海北游客数以百万人计。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多少在秀美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映衬下的幸福笑脸被收录在了相机中,与此同时,有多少人会留意为他们留下美好时刻的相机品牌?在何园工作的左家建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有心人,至今,左先生已集藏有400部的古董相机,而顶级经典的老相机一直是他重点搜寻的目标。

笔者初识左先生于古玩市场,当时只知道他是一名古玩杂项爱好者,深入交往后,才知他竟藏有那么多的老古董相机,这一下子就深深吸引了我。左先生告诉我,当今古董相机存世稀罕,古董相机以坚固的做工,耐用的品质,精湛的制作赢得众多摄像发烧友的青睐。由于古董相机的制造涉及光学、金属学、机械学、电子学各个学科,因而程序复杂、成本高,造假难度大,易识别真伪,赝品较少。

对于老古董相机的定位,有两条基准,那就是:一定是使用胶卷的全手工、全机械型的;年代最起码要求距今四十年向上的。

在左先生家中,琳琅满目的相机让我目眩,听他得意地介绍自藏的1910年生产的柯达和英国的军旗方箱相机,德国所制1935年生产的莱卡和禄来相机,神情是那么怡然陶醉,我理解那是一种痴迷者的满足。作为国人我当然要一睹我们中国制造的相机风采,左先生取出新中国第一代1957年天津生产的“幸福牌”相机,上海研制的“上海牌”58-1型相机,1960年上海仿德国的“海鸥4A-109”双镜头反光照相机,还有“红梅”、“东方”等等,左先生是如数家珍、一一道来,作为局外人的我是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左先生还告诉我,国产相机最有收藏价值的是“东风”相机。上世纪70年代,“东风”相机以瑞典哈苏勃莱德相机为蓝本精心设计,制作全手工,生产研制成本极高,现存世仅百余台,存量极稀。据行内人士称,一部原版保存完好的“东风”相机市场收购价已达数十万元。

古董相机太少,收藏学问真多,收藏相机,同样要注意品相。那些镜头完好,机身无伤痕,零件却是后配,皮革包装饰件短少,不能正常使用的都会影响其收藏价值。左先生还告诉我,如果自身对机械不熟悉,没有一定照相技术,看不出门道的,最好暂时不涉及相机收藏。当然遇到经典品牌最好请行家参谋品鉴后再下手也不迟。

责任编辑:bd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