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中国衍生艺术品产业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据文化部和中拍协发布的《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艺术品交易总额为1784亿元,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中的原创艺术作品交易额达954亿元,艺术原创作品仍是我国艺术品交易量最大的经营品类。而艺术授权品、艺术复制品和艺术衍生品的交易总额仅为180亿元,这意味着我国艺术衍生品市场只开发了10%。据欧洲艺术基金会报告测算,2013年中国内地的艺术衍生品市场潜力在300亿美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艺术衍生品市场的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

中国艺术衍生品如何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在全球消费结构转型与艺术衍生品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艺术衍生品市场有哪些机遇?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呢?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称,全球衍生艺术品产业正在发生整合与再造的过程中,中国衍生艺术品产业面对三大挑战与机遇:

一,中国消费结构处于快速转型期,为中国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与机会。 在世界消费结构不断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消费结构也进入了快速转型期。在艺术衍生品市场有两个数据值得我们重视:一个是全球化授权业中,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只有3%;另一个是中国艺术衍生品的市场规模只占到中国艺术品市场总规模的5%左右,占到艺术衍生品潜在市场的规模2%不到。这表明,中国内地潜在的艺术衍生品消费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艺术衍生品消费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这这反映出中国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为此,国际授权协会LIMA负责人相信,在近几年内,中国授权市场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望成为超过英国、日本、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授权大国

二,全球艺术衍生品产业的整合与再造过程,其实就是一次产业重塑与再造的过程,这为中国参与全球艺术衍生品产业市场的整合与竞争提供了重大机遇。在这里,要重点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如何积极推动完成,在全球艺术衍生品产业“世界化”背景下的“本土化”进程;二是中国的艺术衍生品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要素,如何参与到全球艺术衍生品产业的整合与再塑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创意与设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进程是否能够深刻地发生,否则,国际化的结果,就可能沦为发达国家艺术衍生品的生产与消费基地。

三,我们要对新科技带来的新的经济形态,特别是文化经济、艺术经济这一类新经济要重新认识、高度重视。这些新的经济形态,对中国经济要“爬坡过坎”,培育新兴增长点,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具有特别意义。当下,我们正面临一个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管理技术不断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催生了全球艺术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四个大的方向:一是衍生艺术品新资源新领域所带来的新的产业发展机会,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会;二是产业文化化、艺术化所给现有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带来的转型与业态变革带来的机会,这不仅仅解放了老的产业能力,更主要是创造了新的生产力;三是大数据技术对市场资源与体系的整合作用;四是当下全球艺术品市场服务的平台化取向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融合,所带来的市场与产业发展治理机会。特别是当下不断兴起的交易服务平台化+互联网技术式的互联网市场服务模式,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以上四个方面,如果不认真应对,不努力地把握,在不断前行的世界面前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如果我们正视机会,迎头赶上,那对我来讲就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