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旧物亦可珍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木制雕花六角饭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鹅颈洗礼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竹制提盒
 

近两年,民俗集藏正逐渐兴起,这也表明了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民间文化、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正在逐步加强。在民间,喜欢集藏民俗之物的藏友也是越来越多,笔者就是其中之一。

集藏民俗旧物,其来源无非有二:一为家传,一为市场购买。然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许多人家的家传民俗旧物大多已损毁或丢弃,这其中其实不乏可珍藏之物。笔者的相关藏品,多从市场购得。现在市场中的民俗旧物不仅多,而且大多价格低廉,几无假货。当然,选择藏品必须择优,尤其要注重其制作的工艺与艺术的特色。

笔者数年留心集藏,如今集得此类民俗旧物已有数十件,旁人看其难登大雅,笔者却独独偏爱。因为,这些旧物里记载了过去岁月里的人情与世故,生活的艰辛与快乐、幸福与安详。

笔者的民俗藏品种类繁多,以清代、民国为主。如一件清代的书箱,箱高盈尺见方,椐木卯隼拼就。上置双环提携,内设书档三屉。可放笔墨纸砚,亦可陈设书房;一件晚清朱红捧盒,我初见到时,物主告诉我是两个木盆,其直径一尺有余,为数块楠木匝就。盆上朱红髹漆已半脱,原铜箍已脱落现为后加。我买回后,仔细端详,发现其原来是一个捧盒;还有一件“光绪官印茶桶”,现在许多人可能即使看到此物,也不一定知道是什么、做什么用。该茶桶高约半尺,四方形。敛足双耳,椐木拼制。上设提梁,盖内书款。内置茶壶,可谓百年流芳;一件“清代鹅颈洗礼桶”,通高约五寸许,遍体髹朱红漆。鹅颈为把,设计精巧。

民国年间的一件“木制雕花六角饭桶”也深得笔者的喜爱。此饭桶高约一尺,由六片硬片拼成。上盖子口合缝,下底有箍紧匝。由于保管得好,现在仍然可用;一件“民国竹制提盒”内有蒲胆,为过去的人摆放食物之用。笔者常想,这小小的提篮食盒,哪里是一件放置食物的容器,其分明是一位母亲或者一位妻子对孩子、对丈夫、对家人充满真情关爱的见证。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