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元青花谨防仿制品
稀世珍藏元代青花瓷器展亮相上海博物馆,市民一饱眼福。 新华社资料图片
“对于收藏来说 ,最受欢迎的还是瓷器 。因为中国的瓷器自古就走向世界,其鉴赏是没有国界,市场价格一直是稳步提升。”本周末,在第十届家鼎堂鉴宝沙龙上,扬州市文管办副主任、扬州佛家文化博物馆馆长朱戟如是说。
瓷器是最受欢迎收藏品
据介绍,本届鉴宝沙龙吸引了不少海内外藏家前来交流观摩。家鼎堂董事长孙楠告诉记者,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的鉴宝沙龙,除了有本土藏家参与,还吸引了来自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藏家。
“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有收藏家。”朱戟称,中国的历史,一种是靠文字形式的记载的,一种是流传的实物。实物更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化的灿烂辉煌成就和当时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收藏重要的意义在于藏宝于民,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孙楠认为,仅仅凭借国有博物馆,瓷器门槛决定了不可能面面俱到,收藏最大的资源在民间。近30年来,我国民间收藏占收藏总量的七成,成为收藏主力军。
为什么艺术品收藏会得到广泛重视?孙楠称,艺术品是一种有形资产,具有良好的保值、增值的效应,成为具有经济实力的有识之士的新投资方式。近年来,很多热钱从资本市场转过来,投资艺术品。“股票和房子都不能拿在手里把玩,随时欣赏。但是,艺术品可在手里把玩,是‘口袋里的别墅’”。
朱戟认为,对于收藏来说 ,最受欢迎的还是瓷器。“因为中国的瓷器,自古就走向世界,鉴赏者是没有国界,鉴赏标准是全球通用的。”
据朱戟介绍,元代以前的高古瓷器,只要知名窑出产的,都值得收藏,收藏价值还有很大上升空间。明清瓷器是收藏主流,还能流行一百年左右,主要是收藏官窑作品,因为官窑产出是帝王用瓷器,代表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近三十年来,明清瓷器的价格稳步上升。“比如,十年前,宣德官窑一件高39厘米的瓷器,市价大约是80万元。现在,宣德官窑33至39厘米的瓷器,大约在300万元左右,如果纹样特殊,则价格更高。”
朱戟建议,藏家可以根据爱好和经济实力选择艺术品收藏,经过5年到10年的沉淀,为经济财富带来增值空间。
民间元青花存世凤毛麟角
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元代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在收藏界颇受关注。
在本届鉴宝沙龙上,江西省高安市文物局局长、高安元青花博物馆馆长刘金成,还专门准备元青花真品和仿品的瓷片,现场为藏家解惑。
“高安博物馆的世界元青花藏量,排名为全球第三,为中国第一。”据刘金成介绍,目前,土耳其博物馆的元青花藏品最多,因为宗教和地缘因素,大约有40件。其次是伊朗博物馆,有36件。再次是高安博物馆,有19件元青花藏品 。
刘金成表示,从目前掌握的一些情况看,元青花窖藏在国内曾陆续发现过一些,比如说河北省保定市窑藏等20多处。但高安元青花窖藏却依旧是出土元青花和釉里红最多的一个窖藏,也是目前国内元青花数目最多,工艺最精湛,艺术渲染力最强的窖藏。
有媒体称“民间元青花过万件”,刘金成对此并不赞同,“在我多年的经验中,民间元青花的存量并不多。目前,民间或者博物馆的元青花拍卖中,据我自己所见,真的东西不多,假的东西不少。”
投资时需防仿品
据悉,刘金成曾到景德镇拜访不少老艺人和一些研究所专家。据他透露,元青花的仿品出现在1976年以后。当时国家要求县级单位以上成立博物馆,抢救劫后余生的文物。有些地方政府不愿意调出自己的文物,便由国家出钱,在景德镇进行了一些仿品的制作,以满足馆藏的需要。“知名博物馆展览的知名收藏家的元青花器物 ,不一定都是真品。在一些学术研讨中,一些比较有名的拍品,从造型、釉面看,也有不是真品的。”
刘金成表示,目前,国内知名的窖藏,如江西高安、安徽黄山、河北保定等地方,其共性都是受元政府控制的,因此,出土的元青花,根据某个人显赫而在不同地方的说法不正确。
在现场,刘金成带了真品和仿品的元青花瓷片供藏家学习,元青花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开创了釉下彩的先河;二是表现艺术手法比原来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丰富,更有陶瓷艺术感染力;三是元青花确实稀少,正因为稀少才凸现了其价位和价值,这就是俗话说的物以稀为贵。
相关新闻
深圳举办民间 青铜器收藏展
9月28日,“深圳市民间青铜器收藏展”在深南中路档案文化大厦首层举行。“青铜展”是深圳市收藏协会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的号召而举办的,收藏展中精品不可胜数。
记者现场看到有藏家展出的一支青铜兽面纹觚,觚为商代青铜,口径为14.4厘米、底径9.1厘米、高24.9厘米。据介绍,该觚造型秀美,繁密的兽面纹给人以强烈的神秘之感,圈足内铸有标识器主的徽记,其义待考,属商晚期物。同时展出的青铜兽面纹簋、升鼎、越王州勾铜剑等藏品也均为商周、春秋时古物,其文化与收藏价值为业界专家称绝。
市收藏协会还特邀老北京古铜张派第四代传人贾文忠教授现场讲演青铜收藏“秘诀”,为收藏爱好者带来一场精神盛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