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时间胶囊”和“慢递”也是种收藏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近日,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30年前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亚斯本市埋下“时间胶囊”被挖掘出土,此事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在网络上也出现了购买、定制“时间胶囊”的热潮。

其实,早在几年前中国也已经有了类似定制“时间胶囊”的服务,那就是“慢递”。2009年,北京798艺术区出现了一家名为“熊猫慢递”的店铺,顾客可以在这里给未来的某个人写封信,然后指定信件发出的时间,由这家“慢递邮局”帮忙投递出去。作为“熊猫慢递”的创始人,北京乐尚艺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于近日接受了中国文物网的采访,他对于“时间胶囊”和“慢递”有着自己的理解。

“慢递”比“时光胶囊”的概念更为宽泛

在谈到“慢递”和“时间胶囊”这两种概念的差异时,刘伟认为,很多人都会认为“慢递”就是“时间胶囊”,其实二者是有所不同的。

“‘慢递’和‘时间胶囊’相比,‘慢递’实际上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而‘时间胶囊’则可以算作是‘慢递’的其中一种方式。”刘伟说,“‘慢递’的最大意义就是把当下人们的心情和值得纪念的物品保存下来,将来不管是10年也好50年也好,当再次收到‘慢递邮件’时,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很难用其他的方式去获取的。”

“时间胶囊”和“慢递”也是种收藏

在刘伟眼里,“时间胶囊”和“慢递”其实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收藏方式。

“与传统的收藏方式相比,‘时间胶囊’和‘慢递’更偏向于一种个人的体验,是一种十分个人化的收藏,因此与收藏传统的文物艺术品不同,其价值是无法用社会化的货币属性来衡量的。”刘伟认为,“时间胶囊”和‘慢递”中留存的是一种包含了个人经历、个人情感的精神层面的收藏品。“我们的客户很多人每年都要写一封给未来的信,比如说妈妈每年写一封信来记录孩子的成长,等到孩子18岁成人礼时再将信寄给他。”刘伟说。

“时间胶囊”和“慢递”也能升值

不过,刘伟也表示,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时间胶囊”和“慢递”也并非毫无经济价值可言。

“在如今这个电子信息化的时代要是还能够留下一些实体书信的话,在50年甚至更久以后,这些书信本身也会具备一些古董的属性了。”刘伟说,“况且书信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收藏门类,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将来人们会逐渐发现它们的价值所在。”

书信最适合放置在“时间胶囊”中

在谈到哪些物品更适合放在“时间胶囊”中留给未来时,刘伟认为首先还是会选择书信这种方式。“大多数的‘时间胶囊’里面肯定会有一封信,其作用就是要把‘时间胶囊’留给未来的意义、期许等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这恰恰是其他物品所无法实现的。”

此外,一些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比如纪念照片,情侣的定情物,私人日记本等等也是比较好的选择。“由于‘时间胶囊’本身的个人性就比较强,因此还是要看定制‘时间胶囊’的人他自己本身想放一些什么东西,当然一定是他认为对自己具有特定纪念意义的东西。”刘伟说。

责任编辑:bd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