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书法家用手腕写字40年传承汉字文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赵强用手腕写书法。刘洋摄
 

原标题:河北一残疾书法家用手腕写字40年传承汉字文化

河北怀来残疾书法家赵强坚持用手腕写字40年,被当地人称为最坚强的残疾书法家,今年50岁的他希望现代人可以多多拿起手中的笔,传承中华的汉字文化。26日,记者走进赵强家中,见到了这位身残志坚的书法家。

初见赵强,他双腿残疾坐在轮椅上,除了手臂稍显瘦弱外,手部残疾并不明显。赵强说,他的手部变形握不住笔,只能通过手腕或嘴写字。

赵强回忆说,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文革时期家人经常被拉出去批斗,年幼的他无人照看,一个人趴在潮湿的地上用青石板写字,时间久了,四肢逐渐变形,双足内翻,两手失去了正常人的功能。当时条件不允许他看病治疗,6岁以后,赵强再也无法向普通孩子一样握笔写字了。

赵强受到父亲的熏陶从小就爱好写字,10岁时,在家人的鼓励下学写毛笔字。赵强说,因为手不能拿笔,就用双腕夹着笔杆,靠两肘的支撑,在纸上写下弯弯曲曲的字迹。

“在练字过程中,时间一长,手腕就会感到疼痛难忍。”赵强说,为了减轻手部的压力,他用嘴咬笔杆,靠双臂撑扶着,在床板上艰难地练习写字,笔一次次地从嘴上滑落到纸上,眼睛发黑,脖子直不起来,视力也从正常视力下降到0.3。

赵强告诉记者,学习书法靠的就是坚持,但是要想有所突破,还需要有名师指导。2002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得以结识中国著名书法家崔子崇。回忆起拜师的经历,赵强说,三次登门拜访却因种种原因无缘相见,他就一直在门口苦守,终于在第四天,崔老师出门,他赶紧说明来意,最后得到崔老师指导。当看见和他一起上课的邓林(邓小平长女)、赵忠祥、倪萍时,他说,“一切苦都值得。”

现在,赵强在家开了书法补习班,随着他的字越写越好,找他写字的企业家也越来越多,每到过年的时候,找他写字的邻里朋友就更多了。

赵强姐姐赵国荣说,每年从进入腊月开始,找赵强写春联的人就络绎不绝,家里到处都是赵强写过的春联、字幅等。平日里赵强帮人写字用过的废纸一张张叠起来,半年就有两麻袋多。买墨水都是批发20盒一箱的,一年起码能用一箱。

现在上初一的张浩是赵强的学生,他对记者说,赵老师不仅字写得好,受得苦也多,但是还是坚持下来,这样的老师教给他的不止是写字,还有做人要自强,做事要坚持。

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赵强关注,赵强说,人们往往通过电脑打字而忽略了日常汉字的书写,好多时候不记得该怎么写字,这是母语危机,书写汉字成了社会问题。

赵强说,古有王羲之洗笔染墨池之美谈,现在却有提笔忘字的尴尬,他希望通过自己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拿起手中的笔,多写字,将中华书法文化传承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ja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