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对虞愚书艺有深刻影响

虞愚1909年生于福建厦门,自幼酷爱书法,习魏碑,功力深厚。17岁,他为“五洲大药房”写巨幅招牌;又两年,为厦门南普陀寺手书一方碑刻,年纪轻轻,已颇有名气。

20岁那年,虞愚考学去上海,临摹清代宫廷刻帖《三希堂法帖》,并先后得到曾熙和于右任等书法家指点,画家刘海粟也曾在虞愚临本上写下“美在斯”三字。这些对年轻书家而言,都是极好的鼓励。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虞愚结识弘一法师(李叔同),得其传授。他在弘一法师的书法中得到深刻的感悟和启迪,称赞弘一法师的字有天然美感,“一点一撇一捺如同天造地设”,稍动分毫,则失却平衡。而弘一关于“以人传字而非以字传人”,即写好字先要做好人的见解,也深为虞愚认同。因此,虞愚在“文革”中被当做“反动书法权威”批斗时,也能不计得失荣辱,这般姿态不得不说也是受了弘一法师的影响。

虞愚欣赏弘一书法,却不单模仿,也想在此基础上创立自己的风格。学者刘再復为《寒梅墨韵︱杜永志书法集》写作的序言中提到,“愚体中有弘体的底蕴,更增一层弘体中稍弱的骨力,在柔中添了刚气”。虞愚“转益多师是吾师”的见地,亦为其弟子如杜永志等承袭。

甚至,对于弘一法师的思想,虞愚也敢于质疑。刘再復记得,虞愚曾撰一对联,写“会心不作闲言语,泉水何曾有浊清”,这与弘一的“泉水在山乃清”对照来看,足见虞愚更重“心学”,对“心本体”的认识更彻底,认定泉水之清不在山中而在心中,不愧为弘一法师高足。杜永志师承虞愚书体,既有虞体神韵,也蕴含弘一法师禅意。

责任编辑:ja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