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述猷先生作品:这里的书法静悄悄
—读述猷先生作品
愿老人百岁有加,眼力、心力、笔力如故,将中华要典一一写出,藏之名山,传之后世,永飨来者也。
我认识童述猷先生是一个偶然机会。其子童志宏为我好友,某日在他那里见到一幅小楷书法,只一眼便觉得满目清凉,问知乃尊父手书。过后久不能忘,求赠并求购墨宝数帧。想的是日后挂在本人书院里,让读书人能体会宁静致远的心情。
述猷先生居重庆江北静观寺,得地理之沉著,自称“静人”。于耄耋高寿之年,潜心书法,专攻小楷,其投入之诚可想而知。读过先生册页、手卷等十多种,文字近万,居然无一错漏。其书遍历古籍,《论语》、《庄子》、《左传》、《史记》、《杜甫诗》、《全宋词》、《古文观止》皆备。以下统计更能见出先生持诚持恒的勤奋:大册页100本;小册页100本;手卷(100米)2幅;斗方20幅;屏条50幅;四屏条2幅;横批3幅;其他10~20幅。
一位1933年出生、跨越两个世纪、于今年已八旬的老人,自中学教师退休后十多年间,竟完成了如此数量的小楷书写,实在是令人佩服。
上乘的小楷书法,一笔一画均无糊弄、苟且之处。好的书写,笔笔要心境,处处见功底。述猷先生作品,功力自在,但从不刻意显露。其书如轻风徐来,水波不兴。结体沉稳清朗,笔法丰健自如,着力处内敛,露锋处含蓄。其用笔之起承转合,自有形式之法;着墨之干湿浓淡,但见质材之美。微妙、精到,从容而不无潇洒,平静而能见激动,无怪乎老先生常款“云台山人”。云台静观,“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山之稳重与云之飘逸是也。老人以书述怀的心境,观者可以感受。
述猷先生曾书《陶渊明诗十九首》手卷,读之让人感慨万千。其《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曰:“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此可谓先生之价值诉求,书中有道勤为径也。其《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曰:“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此为先生之精神执著,无忧无患即自由也。同诗有言:“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这是我的祝福:愿老人百岁有加,眼力、心力、笔力如故,将中华要典一一写出,藏之名山,传之后世,永飨来者也。
责任编辑:jane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