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城“西门”门楼匾入藏中国客家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乡贤梁友钟先生捐赠的西门门楼匾入藏中国客家博物馆。

该匾长145厘米,宽67.5厘米,厚12.3厘米,右侧有断裂,花岗岩质,重约600斤,正面书西门二字,笔力遒劲,骨肉停匀,雄厚刚健,两侧题记咸丰己未仲夏知州事汪政重修。咸丰己未年(1859)正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石镇吉进军嘉应州。当时嘉应州城,周长985丈,高2.6丈,厚2丈,城南临梅江,城东、北、西三面为城壕。据《光绪嘉应州志》记载,知州文晟临危不乱,组织官民守城。太平军用计,佯攻东门,却在西门挖地道,埋炸药,同时战鼓声不断,以转移官军视听。十六日黎明,地雷轰发,西城门坍缺三十余丈,守城者皆走,不知所往。因西门坍塌,嘉应州失陷。全城军民被杀4000余人。至今梅县民间尚有东门唔开,西门逼坼(指裂缝)的谚语,即由此事引申而来。嘉应州陷落后,清廷令两广总督黄宗汉救援。太平军放弃嘉应州城。后汪政出任嘉应州知州,发动乡民修复西门城楼,就有了西门重修匾。民国20年(193110月,石扇人彭精一出任梅县县长。彭精一认为旧城狭小,不利于商贸发展,成立市政建设委员会,负责拆城墙,建新街,对旧城进行大规模规划建设。据梁友钟先生介绍,西城墙拆除时,西门附近一彭姓国民党将军不忍城楼匾遗失,将其存放在家中。时过境迁,该匾后归梁先生收藏。

为唤醒大众对老梅城的记忆,促进乡土文化研究,梁先生将此匾捐赠给中国客家博物馆。如今,西门城楼匾静静地躺在客家公园的花丛中,诉说着无尽的感慨,彰显着独有的沧桑和韵味。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