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羽:名人书法不可一荣俱荣

◎杨羽(艺术品投资顾问)

“近期坊间流传的以及在多次拍卖会出现的所谓‘莫言书法’、‘莫言手稿’大多数非我所作,不敢掠美,特此声明。”莫言近日在其认证微博上发出了这样一个声明。

自从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莫言就很少更新其微博,因而许多他的粉丝也戏称他的微博也“莫言”了,但是此次其不再“莫言”,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目前市场上“莫言书法”、“莫言手稿”的伪作程度,已泛滥到了让他何等不堪忍受的地步。

虽然从去年开始,艺术品拍卖市场就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但是莫言的书法却异军突起,特别是在今年的春拍中,一幅署名为莫言的斗方书法作品,因为上面的文字为“五月九日凌晨,有一只燕子落在树上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毛主席要到我们家吃鱼”,引来了众买家的一致青睐,最终以30万价格成交,该价格高于起拍价近11倍。至于网上的一些所谓莫言作品也动辄上万,甚至还有150万元成交的。

谁在“仿制”莫言?据说,已经有一些书法培训班打出学习“莫言体”的招牌。甚至还有一些书法业内人士也在模仿。但我们更需要深思的是,为什么大家如此热衷于学习莫言的书法呢?或许其中确实有人喜欢他的字体,但更多的可能是“利”字当头。事实上,有业内人士表示,有的职业书者因为作品卖不出好价钱,所以干脆来仿冒莫言。但也有一个问题,由于书家的职业习惯,这些仿冒之作大多写得比莫言真迹更为顺溜,这也难怪在莫言的声明中使用了“不敢掠美”一词。

现在不仅是在拍卖市场上,就连一些旧书市场或者古玩市场中,署名莫言的书法、扇子比比皆是。有的人买了也就是为了显摆一下,有的人则想去捡个漏。但不管哪种,追求其中的名人效应,无疑是需要购买者最大的动机。

在名家中,擅长书法者不只是莫言。贾平凹的书法从2005年的一万元两张,一路高歌,现在已达到五万元一张。至于余秋雨、张贤亮也各自有一批忠实的拥趸追捧他们的作品。文人爱书法,属传统雅好。何况像莫言、贾平凹等文人的字也有各自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也属正常。但目前市场的这些炒作却更多地属于利益驱使和恶意炒作,即使不知道真假,只要看到他们的署名就是“孤注一掷”。

他们的文章写得好,这没争议,但对他们的书法,还是应该有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因为获得了这个奖、那个奖,就“一荣俱荣”。切莫将市场高的墨迹等同于艺术价值高的书法作品。太多的作品只能称得上是毛笔字,而非真正的书法艺术。莫言此次的这则声明,给那些指望通过买卖名人书法来获利的“炒家”们敲响了警钟。

责任编辑:ja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