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红赝品多:莫言书法赝品泛滥
报载,莫言书法赝品泛滥。莫言获得诺奖后,不仅文学作品一时洛阳纸贵,就连其书法作品也铺天盖地,屡屡拍出高价。不过,许多人指出,市面上相当一部分“莫言书法”为赝品,已呈泛滥之势。对此,莫言本人也忍无可忍,并于近日在腾讯微博上发布一条声明:“近期坊间流转的以及在多次拍卖会上出现的所谓‘莫言书法’‘莫言手稿’,大多数非我所作,不敢掠美,特此声明。”(9月7日《新民晚报》)
莫言书法的赝品泛滥,症结在愈演愈烈的非理性崇拜。莫言获诺奖后,一时间,“儿子已不是莫言父母的儿子,屋子也不再是莫家的屋子”,就连莫言家院子里种的胡萝卜也都被拔光,院墙的砖头丟了一半。在当下愈演愈烈的非理性崇拜中,莫言已被国人视为社会的公共资源,可以无限地人为占有,尽情地为己所用。其实,何止是莫言被“侵占”,一阵紧似一阵的追星“酷闪”,一浪高过一浪的“炫腕”狂潮,国人有些失衡的精神世界和失重的文化价值在名人金光闪闪的照射下,变得更加虚荣浮躁、脱离理性,以沾名人之“名”提自身之“荣”的非理性崇拜,在社会甚为流行。
莫言书法的赝品泛滥,“痛”就痛在金钱至上对文化本质的侵占掠杀。自今年6月莫言一幅书法作品以30万元人民币落槌后,市场上“莫言书法”便狂掀热浪,不少标明“莫言书法真迹”的作品,价格从1000余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于是,仿冒者趋之若鹜,极尽能事,开始对文化本质的大肆掠杀。坊间流转的“莫言书法”不仅大小古玩店纷纷叫卖,网上更有众人“晒”出自己创造的“莫言手迹”,公开叫卖“价格合理,数量有限”。高利润、低风险的经济快车在被冠以“文化艺术”的轨道上奔跑,只可惜,轨道下道德诚信和品格底线的基石正在坍塌。
莫言书法的赝品泛滥,“痛”就痛在市场上赝品横行的层出不穷。其实,何止是书法之作的赝品泛滥,莫言获得诺奖后,其文学作品的盗版书就火速亮相。这些年来,一首歌曲大红大紫,盗版歌盘便如影相随。“艺术天地”中的假冒伪劣,不怕个案,只“痛”群发。面对现实,我们只有进一步净化文化领域的社会空气,采取有力措施斩断非法利益这根经济链条,类似的新闻才会越来越少,我们的文化大道才能越走越宽。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