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沈周《菊花文禽图》

明代画家沈周,出身于书香门第,数代未应科举。他隐身乡里,读书,画画,清净平淡,惟以传承和弘扬元以来江南文人绘画传统为业,后人称之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的山水画延续元代绘画的文脉,承上启下,成就斐然。其传世杰作有《庐山高图》,但他一生从未去过庐山,却将庐山的诗情画意尽情展现于纸上,从中可以领悟文人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援诗入画”、“自适其志”理念的精髓。而他的花鸟画,也延续了元代花鸟画由写实趋向写意的文脉,在笔、墨运用的推陈出新上,颇多建树。
去年苏州举办的“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中,《菊花文禽图》引人注目。此图纵104厘米,横29.3厘米,纸本,墨笔,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图绘一株高立挺拔的菊花,枝头五朵菊花,一朵初放,而四朵盛开。花下一只禽鸡昂头扑翅,其目光注视着上方一对飞舞的蝴蝶。画面不再只是立菊的悠然静寂,而洋溢着生命的流动。有场景,也有了情趣。
此图作于1509年,图上沈周自题:“文禽借五色,故竚菊花前。何时舜衣上,云龙同焕然。八十三翁写与初斋,玩其文采也。正德乙巳沈周。”是他生命最后一年的作品,可以看到他挥洒自如、炉火纯青的笔墨技巧。
从绘画史看,宋代的花鸟画重写实,用墨笔“双勾”轮廓,然后“随类敷彩”填廓,又渐渐变为敷墨。进入元代,开始重写意,用笔重书法的“书写”笔趣,于是渐渐地由双勾填廓而变为一笔写就,如画墨竹,无论竿、节、叶,均一笔写成,而用墨色浓淡分叶的正反面。如赵孟頫、吴镇及倪瓒的墨竹图。但也有的保留了部分的“双勾”法,如王冕的墨梅,分别有用墨色点垛梅花的,也有用墨色双勾花瓣的,与一笔写就的树枝相映衬,更丰富了笔墨的表现力和画面的变化。
《菊花文禽图》中,沈周纯熟地运用双勾和点垛相映照以及墨色的枯湿浓淡变化,营造了富有书法意趣的既简练又达意的画面。菊花的茎、叶用墨笔写、点而成,与双勾的花朵及细竹相映照,花瓣中甚至加添了富有质感的皴笔。禽鸡则身上的羽毛及鸡冠用笔点垛,而用双勾画眼、嘴、双翅及双脚,相映成趣。整幅画用墨较淡,但用了极浓的漆墨点鸡的眼睛,提醒精神。所谓“玩其文采也。”他曾作题画诗:“我于蠢动兼生植,弄笔还能窃化机,明日小窗孤坐处,春风满面此心微。”直言其“随物赋形”,“胸臆在丹青之外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