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北于:工笔画大家愈老而愈工
回望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有两座工笔花鸟画的高峰,一位是于非闇,另一位是陈之佛,两位先生在中国画坛有“南陈北于”之誉,然而两位先生在生前并没有过交际,而今,两位先生的作品却在北京相遇。
8月的北京闷热难耐,直到看到两位大师的作品后,顿觉得清风拂面。于非闇先生笔下的红色牡丹始终在我的脑海呈现,特别是那幅《牡丹双鸽》雍容大气,娇艳而不艳俗。牡丹花的质感、体积感,在于派双勾敷色技法的运用下呈现出逼真的视觉效果。再配上那酣畅挺拔的“瘦金体”题跋,“春天之花,伏天之叶,秋后之老干,非闇七十一岁并记”,整幅作品书与画相得益彰,充满和谐之趣。展厅最中央的工笔花鸟画巨制《松龄鹤寿》,是陈之佛晚年专为建国十周年献礼所作,画中十只丹顶鹤一字排开,正深情款款地向观者走来,象征着新中国一路走来的十年。整幅作品让人有百看不厌的舒畅感。
众所周知,工笔绘画是一种考验体力、眼力和耐力的辛苦画种。许多大家也在晚年将绘画风格从工笔转为写意或者大写意。但是,于非闇、陈之佛两位先生的作品,改变了我曾经的看法。于非闇1957年创作的《四喜图》还按照在26年前向齐白石老人学画雪景的染法创作。此时,于老已经六十八岁。他曾说“花鸟画要画得朝气蓬勃,使人看后如亲临其境,如欣赏鲜花和活泼的虫鸟一样,消除掉一天的疲劳,更感生活幸福。”于老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陈之佛先生1960年创作的《和平之春》描绘了12只鸽子在和煦明媚的春天里自由、安闲的情景。画面上鲜花争艳,春意融融。鸽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在草丛中悠闲地觅食,有的伫立在山石之上向远方翘首凝望;有的展开双翅在花丛中飞翔……此时的陈老,已经六十五岁。活到老,学到老,大师们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愈老而愈工。
近年来,于非闇、陈之佛两位大师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行情持续上涨,其中于非闇2011年在保利春拍中《四喜图》拍出了2875万的天价,陈之佛作品在北京长风2012秋季拍卖会上也拍出了253万的高价。这也许是对于非闇和陈之佛两位先生用自己一生的艺术实践和执着坚持在花鸟工笔绘画领域的肯定。
责任编辑:jane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