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亚明为购买古建以画抵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亚明借据复印件(乔丙俊提供)
 

亚明(1924~2002年),安徽合肥人。原姓叶,名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历任无锡市美协主席,江苏省美术工作室主任,华东美协理事,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香港《文汇报》中国画版主编,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出版有《访苏画辑》《亚明作品选集》《亚明画集》《三湘四水集》《亚明近作选集》《当代名家中国画·亚明》等。

八十年代末期,即将退休的亚明与同行一样,不得不考虑寻一处归宿地颐养天年。最终,亚明看中了苏州东山镇一座名叫“绍德堂”的明代建筑。“绍德堂”时为文物保护单位,省文化厅特批给亚明以个人名义购买。

待亚明倾其所有,东挪西借将房子买下时,新烦恼又接踵而至。因建筑年久失修,院内杂草丛生,已是满目荒芜破败不堪,局部建筑岌岌可危。若维修还需一笔巨资,而亚明此时已囊中羞涩,捉襟见肘了。

为节约开支,亚明不得不亲自上阵,并请来正在江苏画院学习的学生乔丙俊做他的“账房先生”管钱、买材料、发工资,甚至还在工地上做小工。亚明自喻为“绍德堂”第一“寨主”,并称乔丙俊第二“寨主”。

维修接近一半,乔丙俊忽接到山东老家的电报,说是母亲生病。乔丙俊将现金和账目移交给亚明后,匆匆赶回山东老家。那晓得乔丙俊到家未有十日,亚明便打电话到乔丙俊山东老家,说有急事,叫他火速赶回苏州。

乔丙俊风尘仆仆赶回时,工地上没一个人影,但见亚明愁眉苦脸坐在屋里发呆。问其究竟,原来乔丙俊走后,因急需一个帮手,便请一个远房亲戚负责账目与工地上的日常管理。那晓得这个亲戚不争气,在工地上游手好闲,不仅不负责任,还偷卖工地的材料,最后竟带走了剩余的现金不辞而别。因为没有了资金,也就买不了材料,工人们只得在工地上打牌混日工。亚明碍于亲戚的面子,也没有去报案,最终不了了之。

停工数日后终于憋不住将乔丙俊招回帮他另想办法。无奈之际,亚明决定向老朋友上海文物商店负责人徐伟达借钱,同时拿画抵押。于是选了五幅画作并写了借据交由乔丙俊带去上海,便条上写:

伟达兄:

兄无隙。公事忙。月头。天漏不得止。难为兄哉。急等银子。否则停工待料。求贵宝号先借元一万,以后结清。带上拙作五幅。由小乔弟亲手奉上。见到,请回一便条。

春安。

亚明

五月十日

凭亚明的面子和五幅大作,乔丙俊如期借回一万元现金。乔丙俊觉得亚明写的借据值得留念,便在上海复印一份带回,并请示亚明能否盖上他的大印。亚明见乔丙俊顺利完成任务,烦恼便去了一半,大手一挥叫他随便盖。

有了钱,自然就开工了,可亚明却又开心不起来了。乔丙俊问他是不是担心还不上那笔钱,而亚明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说是那个远房亲戚带了那么一大笔钱在身上,万一出了事情怎么办?

在当年,一万元钱可是笔巨款。凭他的身份也未必要拿五幅画去作抵押。但作为一个艺术家对人格和尊严的操守令人肃然起敬。亲戚携款而去固然令人不齿,而亚明的宽容、豁达和大度更值得人们怀念和学习。

责任编辑:ja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