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元捡漏元青花几无可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成化 青花内梵文海石榴纹卧足碗(局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2

汉朝隋朝青花“神器”横空出世 专家称—— 几千元“捡漏”元青花几无可能

本期鉴定者:北京盛世瑰宝总经理、瓷器专家 陈连勇

读者:我藏有一件嘉靖款青花香炉,直径4英寸,另外一件是明青花碗,直径9英寸。请专家帮我鉴定一下这两件东西的真假和价值。

鉴定:从图片上看,第一件青花炉(图1)虽然是嘉靖款,但应该是康熙时期仿的,青花发色和画工都很不错,东西挺“开门”。青花碗(图2)的画工稍为粗糙,从图片看难判断年代,因为这种新仿的东西非常多,需要看实物来进一步判断。如果是真的,那应该是明代中期、成化弘治左右的民窑。

文、图 记者林琳、郭晓昊

高92厘米的元青花鸳鸯莲池纹大执壶、隋青花人物纹四系瓶、汉青花龙凤纹罐、北魏神瑞年间青花人物纹罐……这种种“神器”都出自网上爆红的“神帖”《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拍出接近2.3亿元的价格后,青花成为收藏者心目中的“女神”。然而,当市场上的“元”、“明”、“清”青花泛滥成“灾”时,收藏者需要重新读一读青花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并端正收藏青花的心态。

青花作为一个品种出现在元代,这是学术界和收藏圈早有共识的定论。而所谓的“隋青花人物纹四系瓶”根本不可能存在。不过,收藏瓷器多年的吴先生认为, 唐三彩上也偶会出现蓝色,因此应该是有“唐青花”的存在。瓷器专家陈连勇对此回应:“唐三彩上确实出现一些用钴料点出来的蓝色,但都是非常偶然的现象,是有意无意的。如果作为一个品种,青花还是源于元代。”甚至有人认为,唐三彩上的“青花”很可能在当时还是一种杂质。

陈连勇不鼓励普通收藏者好高骛远:“不如收藏一些数百元、数千元的民窑,虽然升值空间有限,但可自己把玩学习,圆一圆‘青花梦’。” “市场上那种‘超大件’的元青花,或者某个私人博物馆同时出现几十件的元青花,单从工艺水平历史考证,这在当时的工艺上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广州市文物总店的张卫星则告诉记者,如果真的存在直径1米的元青花大盘,价格至少也要近10亿元,并不是在市场上用几百几千元能“捡漏”的。

责任编辑:ja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