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中品年味,回归传统过大年

多情的年味,如酒的收藏

推开腊月这扇门,岁月深处透出的那温馨、喜庆、熟悉、醉人的年味便会扑面而来。踏着青石板路,穿过幽深的小巷,腊肉的熏香早已弥漫开来。家家户户的房梁上挂满了红灯笼,玻璃上、大门上贴上了窗花、门神、剪纸、年画……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岁月更迭,而丰富多彩的年俗和一些寄托我们情感的物品却生机盎然的保存了下来,并且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虽然年俗的形式一直在变,送的礼品越来越高档。但是老百姓追求和谐、团圆、欢庆的愿望没有变。而这是值得永远珍藏的。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年俗文化也在悄悄地衰退甚至消失,一些在童年带给我们无数欢乐和寄托美好祝福的年俗物品也随之退出人们的视线,这不免让人扼腕叹息。近年来,政府开始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一股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收藏热悄然兴起。让我们感受喜庆年味的同时,又寓投资于“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年年有余,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因此,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买一些蕴含“年年有余”之意的小装饰品,如以福娃抱有红鲤鱼为题材的书画、泥塑、剪纸、年画、木雕等等艺术品。其中年画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近几年年画逐渐成为收藏者热衷的艺术品,频繁亮相拍卖市场,身价大涨。在明末清初时,年画发展成熟,范围广阔,著名的年画产地有十几处之多,其中最出名的四大“年画之乡”包括了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绵竹,而“南桃北柳”(即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更为珍贵。这些富有年味气息的手工技艺,随着历史的进程开始慢慢的消亡。正因为此,近些年由于收藏热的兴起,其价格也渐渐水涨船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福、禄、寿为民间流传的天上三吉星。福,怀抱婴儿表示五福临门;禄,手捧如意寓意高官厚禄;寿,手捧寿桃意为长命百岁。民间喜欢把三者作为生活中象征幸福、吉利、长寿的祝愿。每逢过年,人们总会购买这些有吉祥寓意的挂件、摆饰或者艺术品,希望来年能交好运。这些艺术品往往做工精致、惟妙惟肖,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此外,像钱币、生肖邮票、挂历等与春节相关的物品,近年来也都纷纷引起了藏家的兴趣。为此,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交易网推出了“品艺术品中的年味”的收藏专题活动。希望爱好收藏,喜欢年俗文化的朋友能够在赏玩艺术品的同时,能够品鉴出它所包含的祝福与吉祥。点击进入活动页面:http://www.liulichangchina.com/zhuanti/chunjie/index.html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