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香博会暨沉香文化论坛在京隆重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首届香博会暨沉香文化论坛在京隆重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会长马福在开幕式上致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严振全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2012年11月26日上午,首届中国沉香文化博览会暨沉香文化论坛(以下简称“香博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开幕当日,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王志宝、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俊新、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会长马福、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严振全、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馆长孙皖平、著名作家、学者舒乙等领导嘉宾,以及参展机构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博览会得到文化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由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承办。是以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和国家林业局整体工作思路为指导,深度挖掘香文化内涵,并以文化推动沉香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种植利用的盛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对沉香市场、沉香种植开发、中国香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沉香是我国香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沉香与香文化自古一脉相承,不可分割,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此次香博会以沉香及香文化为主轴,深入开展各大展览及议题。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会长马福在开幕式上介绍,沉香是我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药材和名贵天然香料,在传统中医学、藏医学和印度传统医学中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其药用、精油、香料等方面市场需求量巨大,粗略统计,目前全世界沉香交易额达200亿元以上。

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严振全指出,沉香是中国古代的珍贵香料和药材,香事则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如今,对沉香这一稀有资源以及千百年来围绕其积淀而成的沉香文化的重新认知和发展,既是对濒临消亡的珍贵物种的及时保护,更是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的重要复兴。

据了解,1999年国务院批准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土沉香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受到《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严格保护。同时,沉香的保护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沉香属的所有种类全部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物种,国际贸易受到严格控制。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利用。对沉香进行人工栽培,建立人工培植基地是解决好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开幕式结束后,首届沉香文化论坛如期举行。知名文化学者扬之水、国家文史馆馆员著名作家学者舒乙、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馆长孙皖平、中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亚非、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理事邓翀等发表演讲。主要议题涉及中国沉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两宋香具源流、中药沉香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文化是根保护当先、棋楠香、沉香雕刻等,旨在推动沉香的学术研究,促进沉香文化与沉香保育事业健康发展。

本届香博会为期3天,今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持续至28日,参观者可凭相关证件领票进入。

延伸阅读:

首届香博会展览概况

一、世界各地沉香齐亮相极品棋楠震撼呈现

本次香博会展出中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世界各产地的沉香,品种齐全,可以让参观者直观地了解到沉香的形态、结法以及香味等特征。

不同的产地有着气候、土壤等差异,更重要的是有着不同的沉香树种,因此各地所产沉香多有不同。目前市场上普遍认为,最好的沉香是棋楠香。从广义上来说,棋楠香是优质沉香的代名词。宋代至明代的很多文献中都有对棋楠香的描述,称赞其香味丰富、浓烈等特性,同时也具有高品质的结香度。展品中一件罕见的棋楠木供,体积硕大,高44.5厘米,是存世体量最大的棋楠之一,价值上千万元,确属稀世奇珍。这件金红色沉水级棋楠出产于越南中部红土区,结香紧密,常温下自然放香,气味幽雅、馥郁,嗅觉品质非常优秀,可以说是优质棋楠香的代表。

二、珍贵文物唐代长柄香炉、香宝子领衔历代香具展

香器是中国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多样,形制繁多,不同时代的香器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作为此次香博会的承办单位,策划推出了历代香器精品展。展出从汉唐到两宋时期的各式香器,涉及各类香器,是一次关于中国香文化的重要主题展览。

其中唐代长柄香炉、香宝子属于香器中的经典形制。故宫博物院有同类香器收藏,属于国家珍贵文物。日本正仓院也有收藏,亦被视为珍宝。汉魏以来,佛教盛兴,隋唐发展至巅峰。由于佛教文化中,香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这为中国香器造型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在唐代壁画中常见的长柄香炉和香宝子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香器。作为佛供养器,长柄香炉常与香宝子搭配使用,完美体现了唐时多种文化的融合。

三、精心打造工艺美术大师沉香雕刻展

沉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物质,自古不仅受到皇家贵族的推崇喜爱,也是手工艺人用于雕刻的材质。由于沉香原材的极度稀缺,沉香雕刻虽属于小门类,却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有过精彩的表现。清代著名雕刻家江春波尤为擅长沉香雕刻,名盛一时,故宫收藏其沉香杯工艺精美,而在拍卖市场上,其沉香雕刻作品更是受到收藏家的追捧,屡屡创出高价。

沉香雕刻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工艺难度相比竹木牙角雕更为复杂,但这并没有阻止现代雕刻家对沉香雕刻的追求和探索,郑尧锦便是这一领域的实践和继承者。郑尧锦先生一直以来专注沉香雕刻,其艺术成就为现代工艺美术界所称赞。

郑尧锦,当代徽州最有影响力的雕刻艺术家之一。2008年获得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三雕木雕杰出传承人的称号。其沉香雕刻以徽派雕刻艺术技艺为基础,创作出一批

备受瞩目的沉香雕刻艺术作品,并多次在京、津两地成功举办个人雕刻展览,并有多篇学术论文和《沉香之美—郑尧锦的沉香雕刻艺术》沉香木雕专业书籍出版,填补了该艺术领域个体艺术家的空白。

本次香博会主题展之一“沉香雕刻艺术展”,展出郑尧锦大师近年来创作的沉香雕刻艺术精品,如沉香莲花藏组雕、棋楠香雕罗汉山子、凤舞九天、棋楠香雕踏雪寻梅山子、水生三宝等等。其中棋楠香雕罗汉山子,材择珍贵的越南白棋楠雕刻而成,呈奶油黄浅色调,味道清凉、甜美。禅定的罗汉身形清瘦,身后的枯树更强化了禅境的孤寂。整器造型方圆结合,雕刻刀法生动。山子置于天成的蜜蜡底座上,高贵纯净,更使作品弥漫着动人的格调与境界。郑尧锦沉香雕刻选材优秀,集珍贵材质与艺术表现于一体,成为此次香博会亮点之一。

香器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现代工艺美术家对它也有了新的理解,从而产生了新的材质的香器。本次香博会展出了甘尔可大师特制的嵌螺钿菠萝漆香器。同期还将有著名艺术家江晓沉香雕刻作品参展。

甘尔可,“徽州漆器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宋代时徽州细嵌螺甸漆器誉满全国,有“宋嵌”之称。明清时期徽州漆器更为精巧。甘尔可大师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不但按传统技法制成了古色古香红黄黑三色相叠的菠萝漆,还自创出了色彩斑斓、精美绝伦的绿金斑菠萝漆和各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菠萝漆作品,给即将失传的徽州漆器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把徽州传统的菠萝漆、漆砂砚及各类的漆器髹饰技艺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江晓,福建福州市人。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雕塑专业,曾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寿山石壁画创作。其作品多次获得各种艺术展览大奖。2002年获福建省第三届工艺美术“争体杯”金奖、获中国首届工艺美术“华艺杯”金奖。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四、品香会、斗香会重现唐宋香云生活

在中国古代,品香与点茶、插花、挂画被称为“四般雅事”,是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也被视为文人在艺事方面的修为及评断文人生活品位高低的标准。传统的香席为 “隔火熏香”,使用的香具被称为“炉瓶三事”,即香炉、箸瓶与香盒。其中最精彩的“斗香”自唐宋时期开始在上流社会和文人之间流行起来,主要是以“隔火熏香”的方式品评“合香”文化的的品香活动。

首届中国沉香文化博览会将特设生活场馆,精心复原宋代文人雅士重要生活场景,这些儒雅的品香场景将会在此次香博会上作为重点活动展现给参观者,对大众了解唐宋儒雅的香云生活提供最直观的感受。还将特邀当代沉香品鉴大师参与斗香会,现场调制出各种“合香”,以期让大家了解不同品种沉香的气味,以及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独特的气味与效果。五、众品牌助力香博会凸显精致人文生活

随着当今中国经济与文化的飞速发展,国人对香文化的觉醒与认识开始复苏,香文化展

现出无可估量的前景。目前日本、中国台湾、韩国、越南等地都已先后成立了香文化相关协会组织,将香学作为民族文化带入日常生活。

品上一席沉香,让芬芳馥郁的气息随着呼吸贯通全身,带领人们进入另一片静谧的天地,感受生命中最崇高的境界。这就是蕙垅精致生活倡导的沉香与生活的关系,同时引导大家如何使用沉香,给生活带来快乐,创造出我们理想中精致优雅的休闲生活。

在首届香博会上,蕙垅品牌将实景打造精致生活场景,让大众在走进场馆的同时,感悟浓郁的人文气息。另有希言自然、洛可可等众多品牌亮相,为公众传递更多关于经典生活的理解与思考。

蕙垅品牌以“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辅助民众提高艺术文化知识”为宗旨;以唐宋文化为核心。凭借多方资源整合及对香文化的深研功力,通过教育普及、文化交流、学术探讨等方式,挖掘香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生活外延,藉以复兴唐宋文人的香云生活,传承并演绎。让古代香文化完美融入现代时空,成为当今奢雅、时尚的生活经典。

希言自然”作为精神文化与生活态度的传播机构,倡导静心、洞察、感悟的生活理念。希望将中国的古老智慧与精神价值融入现代生活,重拾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当下。通过对自然万物安静的体察,摒除杂念,让内心在自然天地间纵横驰骋,而非商业社会之下的随波逐流。希言,自然,静心,养神,明心见性。

本次香博会上,中山沉香协会、海南省沉香产业协会等机构在国家林业局的指导下均参与到此次盛会中,带来了在沉香保育开发方面的科研成果。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