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山东小伙收藏“厦门老记忆”

开过精品店,在5星级酒店工作过……“80后”山东小伙张元将,毕业后为追爱来到厦门打拼,尝试了诸多的工作岗位。近5年时间过去了,他收获了爱情,选择蜗居在厦门老城区,潜心收藏“老记忆”,并计划未来开一家能体现老厦门记忆的“收藏博物馆”。

一次偶然的谈话 让小伙爱上收藏

身材魁梧的张元将毕业于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学的是美术专业。“大学毕业后,我在家乡设计院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女朋友在厦门读大学,也是读美术的,有意留在厦门工作。”于是,为了爱,他毅然辞去工作到厦门打拼。

在5星级酒店做过服务生、员工管理干部,摆过地摊,开过精品店……在过去的近5年时间里,诸多的工作都不能激起张元将当初来厦门打拼时的激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路过民族路的一家书店,下意识地走进去看书。”书店不大,而且多是旧书。在那里,张元将与书店经营者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这次长谈让他改变了想法,找到了自己创业的方向,“后来我主动地到那家书店去做志愿者,帮助书店打理日常的事务,也从中学到了一些管理经验”。

今年5月,在书店做了两个月志愿者后,张元将在大同路租了一间老房子,也开起一家免费向市民开放的旧书店,并开始自己的收藏投资生涯。“由于经常去旧货市场淘老旧书籍收藏,我慢慢地转变了收藏的方向,只要是能体现过去记忆的老物件,有人送过来,我都尽量分门别类地进行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四处收藏“老记忆”

半年淘到2000多件

老式打印机、电话机、照相机,黑白电视机、唱片机、收音机,老旧的床铺、书柜……近半年的时间,他收藏了2000多件“老家什”,其中,让他最满意的一件,是两三个月前他花10元钱收藏到的一台老式大喇叭,这是他在漳州一个村子里的村部储藏间里,从一堆杂物中淘出来的。张元将说,“现在市面上很难看到这个品相、质地的大喇叭了。经过我的改造,它已经能当音箱用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老式门锁是他的主要收藏对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老式门锁是张元将的主要收藏对象。“如今许多老房子翻修或改扩建,那些老门锁尽管有着精美的造型,仍是被人丢弃或当垃圾卖掉,实在可惜。”张元将说,如今去找找看哪里的老房子要翻新,成了他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

想开收藏博物馆

免费向市民开放 

随着收藏的“老记忆”越来越多,张元将租住的两间房子,已无法再装下更多的东西。“目前,我正着手找适合存放收藏物品的大房子或者老仓库。”谈及未来的规划,张元将透露说,等租到足够大的房子或仓库,他或许会开一家能记忆老厦门的“收藏博物馆”,“目前我收藏的物品数量和品种,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个条件”。

“随着城市改造加快,一些能体现老厦门记忆的东西会越来越少,我希望通过开设‘收藏博物馆’来保存这份老厦门的记忆。”目前,张元将正在对收藏的物品进行分类存放,筛选更能体现老厦门记忆的收藏品。按照他的计划,老厦门记忆“收藏博物馆”将像他的旧书店一样,免费向市民开放。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