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收藏书画有哪些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的背景画《幽燕金秋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的背景画《幽燕金秋图》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幽燕金秋图》前亮相。一时间,气势恢宏的《幽燕金秋图》引起广泛关注,这幅巨型国画18年来一直悬挂于东大厅。

人民大会堂内部的“软装潢”,无论是大师画作、珍贵文物,还是精美工艺品,都有着深刻而美好的寓意,都代表了国家之“最”。

央视出镜率最高的山水画

《幽燕金秋图》长16米,宽3米,是迄今为止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作品。它也是央视出镜率最高的一幅山水画作品,十几年来,几乎每晚都会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

1994年,中央决定对人民大会堂进行大修,东大厅包括在内。在审查装修图时,原先设计的一张大画是油画,未获通过。经过慎重考虑,有关部门选中了以画风雄强著称的侯德昌主笔,创作巨幅中国山水画。《幽燕金秋图》大致描绘由北戴河老龙头到居庸关一带的秋景。2000年,卡塔尔王储来访时,想请侯德昌复制一幅《幽燕金秋图》带回去。考虑作品已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符号,侯德昌婉拒了王储。

侯德昌几乎每年都会接到为国家重要场所绘制书画作品的任务。人民大会堂除《幽燕金秋图》外,还有他另外5幅作品:《松涛深处听泉声》和挂在常委厅的山水画《松瀑图》、东大厅的巨幅隶书《到韶山》、澳门厅的书法《九九归字图》和山水画《黄山卧龙松》。

扛进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

人民大会堂正门,悬挂的巨幅国画《迎客松》是国画大师刘晖的代表作。巧合的是,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内,也有一棵“迎客松”,却是一幅铁画,由著名铁画大师储炎庆在1959—1960年完成的,先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内陈列,后由周恩来总理决定移往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后来,这幅铁画有一些断裂和变形。大会堂管理处请来储炎庆的女儿储金霞修复了“迎客松”。

大会堂大楼梯尽头是迎宾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迎接贵宾的地方。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句“江山如此多娇”为题的巨幅国画迎梯而立,高7米、宽10米,由中国著名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共同创作。按要求《江山如此多娇》的画心高5.65米,宽9米。裱糊好之后,画高6.57米,宽10.08米。由于画幅太长,拉画的汽车装不下,只好找了10多个人扛着走到大会堂去。由于画幅高大,粘贴时搭三层架子,光是刷糨子就用了5个人。经过一番苦战,最终圆满完成装裱。(摘编自《壹读》《人民大会堂往事追踪报告》)

相关链接

农民工人画家也有画作藏于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中画作可谓名家名作荟萃,齐白石的《子孙万代》大度拙朴,刘海粟的《黄山狮子林》笔锋雄劲,吴作人的《牦牛》笔墨老辣,关山月的《松》奇险刚劲……新中国不同时期画坛大家的力作收藏其中。此外,还有农民工人画家的作品收藏于此。

河南66岁的退休工人刘国辰创作的国画作品《果实累累》于2007年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来自江苏的农民画家名维松的国画作品《报春图》于2009年5月也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素材来源于他喜爱的梅花,而民间则因他多画梅,给他起了“东方一枝梅”的雅号。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