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物 收 藏 界 “ 十 大 帮 ”

一大帮

鉴宝忽悠“专家帮”

当初,爱好收藏的友人,听文物鉴定专家鉴宝,就像小学生听老师讲课那样,不仅仅是心锐诚服,也佩服鉴宝专家老师们的文物鉴识知识如此的渊博和广泛;

现在不少人听鉴宝专家鉴宝,感觉就像是在忽悠。

古玩网路和媒体的鉴宝寻宝的普及,各地古玩市场开放发展壮大,鉴宝书籍到处都能够见到。藏友们从不少有学识的文物专家那里学习了不少文物鉴识的理论知识,到古玩市场进行了论理与实践相结合的历练,不仅对一些专家的理论进行了吐故纳新,更开创了自己的鉴识思路,这些鉴识思路应用到实践中去,很实际,也有效。

可是,我们的不少鉴宝专家们还在“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一圈的没什么变化,有的还“固步自封”的,理论的,机械的死抱着原有的鉴识要点的海侃,自然也就让藏友们感到失望,也是在忽悠千千万万个收藏爱好者!

 一些鉴宝专家喜欢面对媒体大侃“那时候的特征,那时候的什么什么-----”一大堆的“那时候的---”忽悠,岂不知藏友们已经想到那时候有共性,也有个性!

共性!也就是那时候的特征、画工、雕工、胎土!是官方行为,官方行为操纵着当时的特征!官方行为是欣赏和身份的体现多于实用!

个性!多是地方行为,就会背离当时的特征,毕竟官方的需要,不能代表老百姓的需要!这就是个性!个性讲的是实用,是背离官方欣赏的实用。在那时候的教条的忽悠,就会让不少不符合那时候的老古董成了仿品!

更可笑的是,中国的人口普查,如此兴师动众的官方行为,都难以确切的统计出准确的数据!而我们不少鉴宝专家居然面对媒体大侃什么“全世界只有几百件----”只要稍动脑子就不会这样说!

全世界!你怎么统计的?不要说还有没出土的,就是人间的你都不可能摸得清楚?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