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收藏乱局背后的文化危机
这几年,古董市场日渐火爆,电视上关于古董鉴赏的节目层出不穷,亦成为老百姓的热议话题,但是古董市场的猫腻很多人都不得而知。有着“文字鬼才”之称的作家马伯庸,在其长篇新著《古董局中局》中,将矛头对准了古董市场的黑幕,揭开许多鲜为人知的古董交易内幕,以便给人带来更多深刻的警醒。
《古董局中局》是一部关于古董鉴定、收藏、造假、设局的百科全书式小说。每一件古董背后,都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而每一件仿冒品背后,都是机关算尽的机巧和匪夷所思的圈套。书中主人公许愿,北京城琉璃厂一家古董店的店主,30岁,平时靠家传的半本鉴宝书混饭吃,青铜玉器、字画金石,一眼就断得出真伪,过着平静而滋润的日子。但有一天,一个突然到来的访客,把他带进了一个做梦都想不到的阴谋中,一件坊间传说的稀世珍宝,竟然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几十年前做的局,竟然已经编排进自己的命运。读之,能了解古董行当里的文化传承与江湖险恶。
作者没有止步于一个鲜为人知的奇特故事,而是向人们揭示了收藏乱局后面的文化危机,以及文化危机后面的精神危机。许愿为了侦破武则天明堂玉佛头失窃这个案件,卷入了古董江湖的恩怨情仇。他使出浑身解数,置身生死之间,和蛰伏了几十年的各方神圣斗智斗勇,和古董江湖里造假做局的各种奇技淫巧一一遭遇。书中还涉及很多鲜为人知的专业知识,读来让人大开眼界。甚至涉及了位移密码、摩斯电码、PS术,读后让人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鉴古易鉴人难。古董鉴定就和侦探破案一样,都需要过人的眼力、缜密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知识。造假与掌眼,这是藏古界永恒的主题。主人公许愿在琉璃厂混了这么久,深深感觉到,鉴宝就像是攻克一个堡垒,攻城的人拼命要寻找破绽,守城的人拼命要掩盖破绽,两边斗智斗勇,都需要绝大的耐心、眼光和机缘,才能有所成就。一件古董身上附着的历史与故事,还有那些强烈的爱与憎,经时间打磨后的蕴藉内敛,引而不发,令人着迷。
读完全书,不禁感慨,在古董斑驳的纹理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貌,它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但可怜的人类却只会用金钱去衡量它。本来一文不值的东西,精心涂抹一番,就可以价值连城;巨大的利益,令无数人铤而走险,更有一些家族,世世代代在这个晦暗不明、凶险万状的江湖上营生。作者把它们揭示出来,从而为当代人提供了有效的心灵自助,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良知与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