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和收藏黄金还需擦亮眼

临近年底,黄金、白银等实物贵金属又到了销售旺季。然而最近关于黄金制品的负面消息频出,先是有网友在网上发布微博称中国市场上40%金条用铱或钨掺假,后来又有媒体报道上海地区消费者陆续在标有类似“中国黄金”字样的珠宝首饰店购买产品后发生质量问题,以及不提供发票等现象。

对此,中国黄金相关负责人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黄金制品时应选择大型国有企业和银行,因为其原料都直接来自上海黄金交易所,通过国家权威检测,加工工厂也定期出具报告,掺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据介绍,中国黄金销售的投资金条上都有唯一编码,购买时的回购卡上也有相同编码,回购时会对照,并且开具正规发票,破坏检测后再重铸,回收金条不会再上柜。

该人士表示,据调查,目前山寨版“中国黄金”店也很多,仅是傍着“中国黄金”四个字申请商标注册的公司就有30余家,它们大多在香港或深圳申请,内地开店。因此,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务必要记得多留意询问,做到仔细观察甄别。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