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陕西青年书法人物八人邀请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主办单位:陕西省书法家协会

      

      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书法系

      

      西安市文联文学艺术研究室

      

      锦业地产集团

      

      承办单位:锦业美术馆

      

      协办单位:锦业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天下画界网

      

      出 品 人:戴惠敏

      

      策 展 人:周  莉

      

      策展助理:杨  浩

      

      展览时间:7月26日-----8月6日

      

      开 幕 式:2014年7月26日下午4点

      

      研 讨 会:2014年7月26日下午5点

      

      参展人员:苗席俊  高雍君 焦建华 薛小舟常春 王劲 程楼贤 霍明达

      

      展馆地址:锦业美术馆-------西安市锦业路76号(锦业路与丈八六路十字东南角)

      梵音乃佛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声音,《法华经卷》里描述梵音五种清净之音为:(一)甚深如雷。(二)清彻远播,闻而悦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无厌。法华经序品曰:“梵音微妙,令人乐闻”,又曰:“佛报得清净音声最妙,号为梵音。”而“梵”在寺院文化的概念中具有多重意义。在广义上来说便是泛指使人清醒、宁静的声音。中国佛教对“梵”的解释便有音声清净、平和而深远的特质,清楚地连接着人类的氛围,另一方面,“梵音”的妙善特质,已经超越国人世间的各类音声。

      

      梵音,引用在这里,便是站在艺术的视角来圈定 “音”这个字在广义上的释义,《礼记·乐记》里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而我把它定义为来自艺术家内心从善的一种心声。也就是以艺术的感悟和高超的技法将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其实践方法就是以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作为本次展览的表述形式,将书法艺术与佛说辅以深邃的艺术追求和审慎又大胆的思考,且作为艺术主体来阐述各自对书法的理解,对禅修的理解,对梵音的理解。

      

      书法或者佛教,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考验、转折、繁华、边缘、甚至毁灭,最后沉淀积累了最纯粹的精华,千百年来依然为人们所尊崇、喜爱。这次邀请了八位来自不同城市、不同领域的青年书法家:苗席俊、高雍君、焦建华、薛小舟、常春、王劲、程楼贤、霍明达,他们都很年轻----70后、80后,但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很努力,热爱书法艺术,一心向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书法作品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不断获得中国书法界的诸多最高参展资格甚至获奖,而除了手上功夫的修炼,他们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育以及多方面文化内力的修炼,他们中有书法博士、书法研究生、甚至拜在书法名门之下悉心学习,他们的作品整体水平很一致却又各有特色。

      

      这次展览,他们以集体的形式,以青年的视角阐释和理解中国最古老的佛教经典,用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书法来进行表达,我以为,这样的一种呈现或许就像他们本人一样,原本是茫茫人海中似乎毫不起眼的一粒粒沙,因为坚持,因为理想,因为偶遇,在岁月的磨砺中痛苦、快乐、蜕变、升华、聚集,最后展现给我们的或许就是饱满晶莹的珍珠,一颗一颗串起来,虽然纤细小巧,已然有璀璨之姿。

      

      我也希望,这八位艺术家,可以通过其书法作品所呈现的 “梵音”,唤起观者对善的向往,对人类心灵深处最高尚的情操---慈心的向往。慈心作为一种善意的态度,是化解心灵和身体嗔恚的最有效力量,仅这一点,假如小有所成,那么,便大有意义。此外,如果可以重回大唐,唤起人们对书法的怀念乃至厚爱,也算得功德一件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