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与隐喻” 朱存伟&郝建涛联展
朱存伟《大千先生》
2014年6月7日下午4点,“透明与隐喻” 朱存伟&郝建涛联展在格蕊莉画廊开幕。
最初的油画艺术家将颜料在画布上不断叠加,在画布上制造了许多层空间,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成了透过了空间建立一个立体化的视觉系统。技法逐渐决定了结构,结构又决定了修辞,观众养成了透过空间逐层去理解每件作品的形式和内在情感的习惯。
朱存伟《戏》
在朱存伟的作品中,主题之外没有芜杂的修饰和伏笔,观众的视觉路线直接被聚焦在了作为主题核心的人或动物身上。作品中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被朱存伟折衷成了具有相似性情的生物,用画面消解了记录与文字中的历史和物种间的差异,任何生物在朱存伟的绘画语境的秀场中平等的狂欢,欣赏者不由得身临其境与画面中荒诞怪异的生灵们产生互动,交换着自己各自的故事。透过画布、语言、主题、差异,观众的内心跟随着目光被吸引进了画面的漩涡,与主题产生直接对话,即所谓的“透明”。
与此同时,由于最初的传统东方水墨画纸张和颜料的限制,历史上的艺术家们习惯了借用材料的偶然性在平面的空间内展开对画面的描述,观众也习惯了在横向铺开的形与神上面根据自身的经验重组画面并寻找与作品的共鸣。
郝建涛《混沄之往 no.10》
郝建涛的作品借用西方架上绘画的表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条近几十年来东西方绘画在技法、语言和材料运用上融合而又独立的沿革轨迹。在他的作品里,廊桥、水浪这些传统题材无序而又和谐的处于画面当中,又有一股强大的神秘力量统领着整个神秘的情境,使人似曾相识而又无以言表,将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在画面上铺展开来,溶入意境之中。当代社会的各种忧患与危机在波涛中若隐若现。这种通过借古喻今、借境喻世方式,让观众通过作品映射出自己的生存空间思想世界,即所谓“隐喻”。
郝建涛《混沄之往 no.13》
朱存伟和郝建涛的联展,即以西方的写实和东方的写意为两个原点,在数百年的地理与文化的渗透和各自文明演进的过程中,相互交融影响又保持彼此特有的思想面貌和叙述方式的典型体现。每一件作品都能从对方的作品中找到相对应的注释和补充,制造出一个层次鲜明的体验空间,观众只需选择自己的观赏坐标,去感受其中微妙的关系。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