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声——鲁慕迅书画展

鲁慕迅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美术理论家,是一位诗人。他对气韵生动的推崇,对水墨写意传统的领悟,对诗、书、画、乐融合的理解,这一切学术探讨都渗透到他的创作中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名称:心灵之声——鲁慕迅书画展

 

  展览时间:2014年6月3日——6月22日

 

  展览地点:武汉美术馆

 

  主办单位: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武汉美术馆

 

  协办单位:《先风》艺术期刊

 

  展览总监:鲁子砚

 

  学术主持:王雪峰

 

  策 展 人:丁篱

 

  媒体支持:雅昌艺术网 中国书法家网 中国美术家网 墨宝网

 

  鲁慕迅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美术理论家,是一位诗人。他对气韵生动的推崇,对水墨写意传统的领悟,对诗、书、画、乐融合的理解,这一切学术探讨都渗透到他的创作中去。

 

  鲁慕迅的绘画,不事奇巧,没有粉饰,以简为尚,其作品的简约之美使之质朴而单纯,强化了作品田园般淡泊的意境表达。鲁慕迅绘画的境界与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有所区别,他追求的是对新生活的一种宁静美的表现,我们从其画中鲜活的形象、盎然的生机中,感受到一种热爱生活的情趣,他的作品散发着和平时期美好生活的自然芳香。与此同时从表现手法上他也作了一些创新,使他的花鸟画成为一个现代文人的花鸟画。他注重继承与发扬传统文人画的艺术特点与审美追求,又自觉地从西洋绘画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大胆进行夸张、变形,跳出具象束缚,吸收抽象造型因素。

 

  笔者认为,鲁慕迅先生是融合传统,并深入其中,以改良文人画的方式进行花鸟画创作的,他没有选择那种“断裂”的激进方式,而是如他的人生品格一样,平和地推进文人画的发展。至于他的绘画中的品性与境界,正如陈师曾论文人画时所言:“其平日之所修养,品格迥出于庸众之上,故其于艺术也,所法表抒写者,自能引人入胜,悠然起澹远幽微之思,而脱离一切尘垢之念。”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导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鲁慕迅

 

  鲁慕迅:1928年12月26日生于河南汝州。终生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与美术理论研究,兼攻书法、诗词。其对中国画探索创新的成果,推动了中国画的转型与发展。为中国当代绘画代表性画家之一。

 

  早年从石磊园、谢瑞阶、张肇铭、徐松安诸先生学画。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先后任中南大区长江日报美术组长、湖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美协湖北分会专业画家、驻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湖北省书画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画研修项目总导师。为:湖北四老之一(其他三人为周韶华,冯今松,汤文选诸先生),长江画派创始人之一。

 

  数十年间从事中国画创作及美术理论研究,兼攻书法诗词。1984年发起创办以其命命名的杂志《美术思潮》,其美术作品和理论文章分别于表于《美术》、《中国画》、《江苏画刊》、《湖北画报》、《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等数十家报刊、先后在京山、汝州、深圳、西安、武汉、郑州,北京等地举行个人作品展,2001年《荷叶小鱼》参加《百年中国画展》,1974年作品《马蹄莲》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并刊入《人民大会堂藏画集》,《清风朗月》、《荷叶小鱼》为中国美术馆收藏。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其作品《高风图》搭载“神舟六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有作品被收入《百年中国画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现代花鸟画全集》、《中国当代美术》、《中国现代美术家名鉴》(中日合编)、《中国当代书画家百人》、《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等。并被聘为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与客座教授。

 

  鲁氏的绘画作品具有民族文化内涵、时代风貌和个性特徵,是当代融诗书画为一体的文人画大家。先生对书法有着深入的追求,他把篆隶楷行草融为一体,把传统与自己融为一体,把书法与画法融为一体,令其自创的「画字」作品自成一格,书因画而生,画助书运;画线为肌,诗韵为骨,风格简静。

责任编辑:曹红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