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枚咸丰宝德残钱看清代的钱币铸造制度
2015-07-28 10:59:19 作者:陈宁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古钱币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历史,古钱币上无不蕴含着沉厚的历史沉淀。
清代钱币铸造和发行,有着严格的定制,鲍康《大钱图录》详述了清代钱币的铸造过程,“每改元铸新钱,先选圣洁之象牙刻作钱样,呈钱法堂侍郎鉴定,然后以精铜凿成祖钱。其穿孔 (局呼金口)非钱局人不能凿,再用祖钱翻砂铸母钱。以后开铸,则悉用母钱印范。颁发各省者,亦谓之母钱。外省呈进者为样钱”。在《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中的记载对此又有补叙:“凡铸钱之法,先将净铜堑成重二钱三分者,日祖钱。随铸造重一钱六、七分不等者,日母钱。然后印铸制钱。每遇更定钱制,例定钱式进呈。其直省开局之始,亦例由户局先铸祖钱、母钱及制钱各一文、颁发各省,令照式鼓铸云”。
以诸史料对照存世的清代祖钱、母钱和样钱,可以整理出钱样、祖钱、母钱和样钱的产生过程及其用途。产生过程概况是先由户部或工部奏准铸钱,令宝泉局、宝源局雕工雕凿出象牙质“进呈钱样。”奏准钱样后,钱局雕模工雕凿出祖钱,并用祖钱试铸出母钱,称“进呈样钱”。再经奏淮,成为颁发钱式,钱局依式铸造。如外省钱局铸钱,由户部宝泉局颁发部颁样钱,即祖钱、母钱及制钱各一文,外省钱局照式鼓铸,初铸后送“进呈样钱”审核,并报批成本。
清代以前,各朝的雕母存在很少,但是清代的清代钱样、祖钱、母钱和样钱就传世相对较多,根据《故宫清钱谱》记载的钱币,最早可以上溯到“天聪之宝”,均为“京省各局进呈内府之正品”,其中包括“乾清宫、养心殿之”,从顺治到宣统历经10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清代钱币铸造与发行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这部分钱币,在清廷灭亡之前,主要收藏于内府、户部、工部的铸钱机构。在关汉亨先生的《中华珍泉追踪录》介绍了多种在收藏家手中的清代,特别是清代后三朝的雕母,样钱。这些钱币来自何方,它们是如何流落民间,据《钱币大师马定祥》介绍,这些钱币是由清末管理钱局的“现管”官员私自带出钱局,其中不乏朝廷大员,如清末皇亲“瑞府”尚书,随着清廷覆灭,这些清朝的遗老遗少的没落,这些钱币逐渐流入人间,这就是为什么后三代的雕母,样钱,在民间有所发现的原因。而这些保存下来的雕母、样钱,只是作为样本而保存下来,只是为数众多此类钱币的极小部分。而其他为数众多在铸钱过程中所使用的雕母,母钱、样钱,却没有了踪影,它们如何处理,未见记载。其中作为铸造钱币的重要环节—雕母和母钱如何管理和保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笔者先后收集到两枚咸丰宝德局大钱,一枚当百,一枚当十铁钱,而这两枚钱币虽然有所残缺,但是残缺之中却透露出不寻常的信息。
对于咸丰宝德局,据《中华珍泉录》记载,“热河承德府设立之宝德局制作咸丰雕母存世罕见,迄今仅发现5枚”,小平窄缘、宽缘各一枚,当五两枚,当十一枚。最近在钱币杂志中又披露多枚当五十、当百宝德大钱的母钱,说明各种清末钱币母钱、样钱是可能流入民间的。
宝德当百的直径46.4毫米,郭厚厚薄不一,在3.3—4.1毫米之间,重量 37.7克,其钱文,内外郭均经过了人为的铲挖,虽然如此,仍然显出其铜质精良,无沙眼气泡,包浆熟旧。在没有铲挖之处,地章极其平整。其文字虽然经过铲挖,却没有一般咸丰钱币的笔画粘连之处,而如“當”、“咸”、“元”等没有经过破坏之处,仍然显示出其笔画纤细瘦劲、端部娟细如线,显示出书法之美。仔细观察,字口与地章连接之处,即钱文的侧面与钱体呈现出60度左右的角度,似乎经过精细的修整,颇有“字口如斩”之感。

2008年《江苏货币》第一期,李宪章先生在文章《咸丰宝德母钱及钱局兴废考》也披露了相同版式的钱币,此种钱币应该是没有投入正式铸造的减重版样钱。
宝德当十,虽为铁钱,制作规整、通体无锈,字迹清晰纤细,铸工精美,字口峻深,钱文无任何粘连,边缘经过了仔细的打磨,呈现出鱼脊背状,其精细程度,不亚于铜钱,此钱与普通铁钱有很大差异。其直径38毫米,郭厚3毫米,重量13.5克,估计此钱原来重量在21到22克之间。笔者过手、过眼咸丰宝德铁钱甚多,而如此品相的铁钱是笔者见到的唯一一例。
根据有关资料,咸丰宝泉局和咸丰宝德局铁钱规制是统一的: 重量均为清衡六钱,即22.38克,而发现的行用钱一般在18-19克之间。此钱显然为一类特殊铸造的铁钱,颇具母钱和样钱风范。从残破处的边缘,可以看出暴力破坏的痕迹,因此认为这是一枚被毁坏的样钱。
何文育先生在文章《有砸痕的咸丰小平雕母》中介绍了一枚咸丰通宝雕母

董大勇先生在评论中也谈到一枚咸丰通宝宝泉小平大钱雕母,被砸一深缝,几乎断裂,应属于同类废弃雕母。董先生指出:“钱局废弃雕母,虽未使用,然工艺价值颇高,反而能够反映出钱局铸造要求的细节。”即清代钱局对于雕母的制造和使用要严格控制,除去留作样板外,使用以后都要销毁。
而笔者收集到一批在甘肃出土的,可能是宝巩局为新疆各局代铸的黄铜咸丰部颁样钱、母钱,这些钱币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应该集中回炉销毁,铸造新钱,由于西北地区的某种变故,最终埋入地下而被保存下来。其中叶尔羌、喀什噶尔咸丰当五十钱,而传世钱从没出现过此类黄铜钱。这说明,清代除去对雕母有着严格的管理之外,对于母钱也有着一个严格管理的问题,其目的只有一个防止盗铸。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