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要注重藏品的文化内涵

      收藏越来越热,拍卖越来越成熟,我经常会被人问到诸如“怎样加入到艺术品市场中去”这样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无论收藏什么作品,都要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考量在里面,收藏不能单单只是凭兴趣,赚钱也不仅仅是靠运气。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条件,选择其中一项专研进去,三四年时间就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比如,你专注收藏吴昌硕,那就要把他的代表作品、风格特点和相关论述研究透,那么,接下来即使是再收藏别的藏品,也要如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经济条件慢慢好了,在拍场上的竞价也能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收藏并不难,难的是怎样下功夫做一个有心人,每家拍卖行,无论大小,都有捡漏的可能,如果你是有心人,下过功夫,一定会得益。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懂,都需要后天不断学习,收藏不是你买了多少东西就能赚多少钱,而是你收藏东西以后,从“不懂”的人变为“懂”的人,从“懂”的渐渐变为资深的,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有这么一类人,他搞收藏完全是听别人说好,他就买,人家说值钱,他就投资。结果是,他从年轻时就搞收藏,年纪大了依然没什么大的长进,因为他没有自己去研究消化的过程。我碰到过一个有名的台湾藏家,10年前,米芾的信札被他86万美金卖掉了。我问他这份藏品他一共看过几次,他说看过两次,买进的时候看过一次,给你看过一次,卖的时候都来不及看。其实,收藏的过程是最主要的,结果反倒是其次。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用研究的办法去对待藏品。

      一个搞鉴定收藏的人成功与否也有几个标准:一是通过十几年的收藏,你的藏品是否比以前多了;二是你的知识积累是否比以前多了;三是你在收藏方面比较“高端”的朋友是否比以前多了,这对于你的个人品位来说会有很大的提升。搞收藏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修炼机会,也是一种缘分,很多时候有些东西我们看似能够买到,但转了好多个弯儿,最后都没有碰到。但有些东西转来转去,结果还是会到你的手中,所以用是否有“缘”的心态去做比较好。另外,搞收藏会形成研究的习惯,能培养专注和细心。

      我认为对于初学收藏者来说,反倒更容易进入收藏,比如,一些拍卖场中的杂件,会有很多几千元的东西可供选择,门槛比较低。即便是买了假东西,这也很正常,就像打了100次的仗,输一次也很正常。最怕的是你总是在同一件事情上面栽跟头,这个就有问题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