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王立军:收藏能够让人变得富贵
2014-08-28 10:43:03 作者:李峥 来源:新华网 已浏览次
记者:网上开设博物馆还是比较新颖的做法。不知您对我们做的“网上博物馆”系列有何看法?
王立军:首先,网上博物馆是新生事物。网上博物馆可以把传统文化通过新的手法、新的科技包装起来,非常有创意。这就同许多传统的商店被现在的网上电子商店所取代了的道理是一样的。网上的博物馆其涉及面比较大,足不出户就可以观天下,看到全世界的好东西!
记者:《尚书》中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新华网文化频道特别策划了博物君子访谈,您作为博物君子的首位访谈嘉宾,请您谈谈对“博物君子”一词的看法。
王立军: (大笑)君子谈不上!我认为像这样的好产品的诞生,一定需要有好的专家来认可。在我们国家,好多赝品是由个别专家鉴定出来的,所以才导致了古玩市场上的一片混乱。所谓“博物君子”,要有见识,要有渊博知识,作为君子也要和优秀的产品融合在一起。专家的严格把关会给热衷于收藏的人们带来福音。在今天中国,有大部分所谓的“收藏人士”是以收藏的名义来做生意,而某些专家也随波逐流,把假的东西传播出去……这个影响是恶劣的,当然也一定是经不住历史考验的。你看看如今许多电视台做节目,上了假货就马上没有威信了。凭借多年的实践,我总结出来在收藏界有三个圈:一个是真圈、一个是假圈、一个是生意圈。真圈,顾名思义就是收藏真货的。而假圈呢?其实是所谓的“精神富翁”,因为他并不知道或者佯装不知,非要说自己的藏品价值十亿、百亿,恨不得说所有的国宝都在自己家中珍藏。而生意圈,就是借收藏之名,行买卖之实。
记者:您认为,您在哪个圈?
王立军:当然是真圈。说真话,我在最开始也买过不少假货。上世纪90年代,《人民日报》用整版登出了我的藏品。当时我意气风发、沾沾自喜,我认为我的东西都是国宝级别的藏品,价值连城。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后来我也发现自己买了假货。买了假货之后,不要怕,因为在假货泛滥的年代,买假货就是在为买真货做准备。我后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市场上不断锻炼,一直坚持在真圈!
记者:在收藏界,“真与假”似乎显得异常重要,请问您“真”是衡量藏品价值的唯一标准吗?
王立军:如果您是在收藏文物、古玩,那么很明显“真”是唯一标准。然而如果您说自己在收藏工艺品,那就不一定了!其实,我倒是建议大家现在可以收藏当代大师的精品,时下有很多质量很好的工艺品值得收藏。而古玩市场中流通着很多的赝品,一般人防不胜防。即使遇到真品,其价格也会让百姓们望而却步。我的意思是,收藏爱好者眼睛不要只盯着古玩,多关注现代大师、名家的工艺品也是很好的选择。
记者:您说得很好,请您再给一些收藏爱好者们一些实用的建议吧。
王立军:现在古玩真品确实太少了,也实在是太贵了, 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这些真品就好比是金字塔尖上的东西,太高端。我建议大家可以收藏一些资源型的东西,比如水晶、翡翠、玉器等等,这些都是增值、保值的东西,不妨多关注一下。
记者:接着我们刚才所探讨的“真与假”的话题继续谈,许多朋友可能都熟悉,如今在不少电视节目中都会有个环节“砸假”。这个环节引起热议,您怎么看待“砸假”这一环节?
王立军:电视节目一般要考虑收视率,所以需要电视节目抓住观众的心跳。比如,一位朋友拿一件藏品上了电视,心中估计觉得自己藏品价值2万,但是专家估价高达200万。价格哄抬得这么高,老百姓就觉得有“心跳感”,都想参与,想一夜暴富。
而针对“砸假”这个环节,在外行来看砸的东西太可惜了,你看看,做得这么精美,砸了多心疼啊,然而在内行来看砸得很好!因为内行知道像这样的赝品遍地都是,“砸假”就是刺激一下充斥着赝品的市场。
而反过来讲,如果这些东西在某位收藏家或者收藏爱好者的家中,很有可能是一家人的积蓄。如果一家人花了几万块钱买了一个赝品,最后导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你说这样的赝品不应该砸吗?实话实说,我干文物打假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从我这个角度看,赝品太害人啊!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应该砸!
我这些年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遇到过非常多的案例和悲惨故事,所以我对于假货、赝品是深恶痛绝的。古玩与收藏虽然在表面上看如今非常繁荣、非常热闹,可是其暗流涌动,内里存在许多问题。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混乱与专家的混乱息息相关。
记者:常听到一些指责,说国人善于复制,在艺术品市场上尤其如此,您怎样看待复制文物的做法?
王立军:大家喜爱或者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于是因爱而复制我们的文物和艺术品,这无可厚非 。文化有人传承是一件好事。我认为,收藏能够使人“富贵”!
所谓“富贵”,并不是说收藏者要富甲一方。而是因为,收藏能够让人变成精神上的富翁。因为收藏者,可以一边收藏一边学习文化。比如,从明代的皇帝说到清代的皇帝我可以倒背如流。就是因为每天都和这些文物、古玩打交道。许多人看书可能看不进去,可是如果喜欢上收藏,收藏会督促他们“看下去”。
记者:您认为如今古玩和收藏市场如此混乱的原因何在?
王立军:实际上,中国没有鉴定家。我们通常所说的鉴定家只是个俗称。很多人说“王立军是著名的鉴定家”,我从来不承认。因为中国没有一个单位、没有一个组织授予这些人鉴定家的资格。我们的专家队伍有几部分组成:文博系统、大专院校教授、文史教师以及古玩商。一些是体制内的、一些是体制外的,这些人都互相看不起。
我认为,鉴定家必须要市场上去磨练,市场是培养鉴定家的唯一途径。专家不能圈养,专家要当野生动物。我们的专家,有些是大学教授,有的是民间高手,都需要在丰富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去市场上锻炼自己,才可练就火眼金睛。中国的古玩和收藏市场的混乱,从根本上来讲是专家队伍的混乱。唯有让专家队伍不乱,才能解决如今古玩和收藏市场的诸多问题。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