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收藏界玉器的江湖术语

      每个行业都有行话,收藏界尤甚,外行人一下子搞不明白。玉器收藏当下方兴未艾,初涉此道,必须先搞懂这个行业的江湖术语、行话。下面就对应用较广的行话作初步介绍。

      1. 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通常形容那些一看便知的真品。不开门指的是仿品。

      2. 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价值较高的收藏品。

      3.包浆:器物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4. 吃药: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5. 走眼:指把赝品看成了真品。

      6. 掌眼:请别人帮着看真假好坏。

      7. 有一眼:东西不能确定为仿品,有真的可能性。

      8. 国宝帮:是指家里收藏满眼望去尽是国宝重器,实际却全是赝品的独特人群。

      9. 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10. 沁色: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质相接触,这些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常见的沁色有水沁——白色,朱砂沁——红色,土沁——土褐色和红色,水银沁——黑色,铁沁——暗红色,铜沁——绿色。

      11. 鸡骨白:一种沁色,因像鸡骨头的颜色而得名。鸡骨白的成因有三种,一种是天然的玉料就是这种颜色;一种是玉器入土后受沁造成的;还有一种是火烧形成的。

      12.水银沁:黑色沁,古人称为水银沁。实际上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水银能沁蚀玉体,但古玩圈把黑色沁称为水银沁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13. 朱砂红:玉器表面有朱砂附着物。

      14. 铁沁:铁氧化生锈后对玉器造成的沁色,多呈褐红色。

      15. 灰皮:玉器入土后受沁呈灰白色,有深有浅,浅的就像一层皮。

      16. 土咬: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又称土吃,土蚀。

      17.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以后基本保持出土的原始状态。

      18.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后经过清洗盘玩后的状态。

      19.提油:一种人工染色的方法。

      20.绺裂:玉料里面的裂纹称绺,表面的裂痕称裂,合起来为绺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纹。

      21.斜刀:又称坡刀,西周玉器中常见的一种雕刻工艺,磨去阴墙一面,成斜坡状。

      22.玉山子:立体圆雕的人物,山林景观摆件。

      23.汉八刀:汉代的一种玉雕技法,风格简练流畅,宛如八刀而就,多见于玉蝉,玉握猪。

      24.圆雕:指三维立体的玉雕。

      25.透雕:又称镂雕,是用拉丝的工艺表现出镂空状的玉器。

      26.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立体的形象。

      27.拉丝痕:在加工过程中留下的线锯拉丝痕迹。

      28.片切割:用硬度较高的工具来切割玉料,其痕迹多为直线状。

      29.线切割:用麻绳之类的工具蘸水加解玉砂来切割玉料,其痕迹为弧形。

      30老玉新工:用老的玉料或老的素器新添加纹饰工艺,此类仿品杀伤力较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