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行书”的不同看法
近日读了陈传席先生发表在[文化中国]的文章“[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近日读了陈传席先生发表在[文化中国]的文章“[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章列举了[兰亭序]与[祭侄稿]对比后的种种不是,诸如 一,格调不高古;二,不太散,也不太淡;三,书写时下笔、转笔多见刻意痕迹,露笔太多,作了很多不必要的强调;四;秀而不苍;五,书写有安排成分,谈不上酣畅,气势尤逊之;六,用笔内在变化,干湿浓淡,疾徐缓急则大逊之;七,虽潇洒,但不太大气至于雄浑就更逊之;八,很多字太紧,方笔居多。还可以列举很多例子,说明[兰亭序]的艺术水平不如[祭侄稿]。结论是:[祭侄稿]才是天下第一行书。但是,陈先生忽略了最基本的一点,他们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书法家。
我们先不谈谁第一,拿[兰亭序]和[祭侄稿]如此的对比,就缺乏理论上的依据,因为王羲之和颜真卿之间没有什么可比性。一个是东晋时代的行草书大家,后被称"书圣";一个是唐朝人,以楷书著称的大家.。王羲之的书风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宛转,神清骨秀。而颜真卿的书风浑厚雄强,宽博大度。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的书风迥然有异,如何评定谁第一,谁第二?即便是同朝代的欧、柳、颜、楮、虞。单从艺术水平上分,恐怕也难分出伯仲。因为,他们都各自一体,各有千秋,且都是统领时代的大家。
我们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是根据几个方面评论的,第一,王羲之生活的东晋时代,正处于魏晋南北朝书法大变革的时代。自秦汉以来,至东晋,字体的篆、隶、草、真、行五种类别大致形成。由章草变化而来的今草,书写用笔圆转,上下书体连属,便捷速成,更宜于应用.而且也便于抒发书家的个性。这种焕然一新的行草新风,当时的代表人物就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献之。现在流传于世的尚有[快雪时晴帖],[姨母帖],[初月帖],[十七帖],[远宦帖],[丧乱帖],平安帖],[游目帖]等.无疑,[兰亭序]是其中的最佳者,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这是他被后人定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他记述与志同友好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修契,他“挥毫制序,兴乐而书。”字里行间一气贯通,通篇气势完足,[兰亭序]文思和书法皆一时之妙。当唐太宗派萧翼从僧辩才那里赚得后,如获至宝,赞叹不已。并令冯承素、禇遂良、虞世南等临写数本,(据传说,唐太宗死后,把兰亭序原本带入昭陵中)。唐太宗喜酷书法,也长于鉴赏书法。他在王羲之若干书法中对[兰亭序]如此独有情钟,应该说[兰亭序]在王羲之作品中是最精到的一件。
责任编辑:Zen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