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文化创意理论方法发展文博创意产业

  近年来,我国文博界遵照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在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就文物的合理利用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显著的成效。如西安、洛阳等地利用大遗址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安徽、山西等地利用古村落发展文化旅游,故宫博物院利用院藏文物开发文创产品等等,所取得的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总体上还存在思路不新、创意不够、缺少方法和手段等问题,大量的文物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从而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国务院最近颁布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 强调推进“文博创意产业持续发展” , “加强文物保护,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笔者认为,要通过发展文博创意产业使我国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活起来,必须要研究文化创意的理论方法,并运用这种理论方法搞好文物的合理利用。

  一、将文化创意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加以研究

  2014 年 1 月 22 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会后出台了一整套文件,相关部门也颁文加以推进。笔者认为,这是运用文化创意促使文化产业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只有将文化创意作为一种理论方法来加以研究并运用,才能彰显其战略意义。

  文化创意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创意不同。第一,它往往是创意的有机集成,是复杂的深层次的创意;第二,它是一种理论方法。在文化创意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资源,根据相关文化原理,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兴趣指数和消费趋向等等,从而适当运用相应的理论方法乃至技术手段,创新产品生产和服务,使之深受消费者喜爱,进而提升文化资源的利用效能和价值。文化创意即创意人或创意团队,针对不同的文化资源,运用相应的智慧、知识和技能,结合相应的方法与手段特别是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性策划,根据策划成果予以设计(研 究),并付诸实施,从而提升项目的质量和效能,进而带动文化事业或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理论方法。

  限于篇幅,我们对于理论不便展开,只能对方法稍作提示。这种方法,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及其相应的方法。一是文化创意策划阶段及其相应的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文化资源,针对一定的消费人群和创意目的,由创意团队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策划, 提出策划方案 。二是文化创意设计(与研究)阶段及其相应的方法 。即根据策划方案,组织相应的科技人员对其中需要运用科技解决的部分予以研究解决;再组织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 ,提出具体(工程)设计方案 。三是文化创意实施阶段及其相应的方法。即根据具体 (工程) 设计方案,组织相应的力量予以实施,完成整个项目。与此同时,还要在策划方案、设计方案提出后,组织相关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把关,促使方案完善;在完成实施阶段后,还要组织策划、科研及设计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评估,促使项目符合创意与设计要求,确保其质量和效益。

  二、运用文化创意提升文物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益

  运用文化创意融入文物博物馆资源的利用,包括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利用、博物馆展陈设计及博物馆文创产品深度开发等,可以形成文博创意产业,构成文化创意产业分支。

  运用文化创意融入不可移动文物利用

  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根据不可移动文物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乃至利用目的及其所要吸引的人群,有针对性地运用文化创意的理论方法,进行创意策划、设计(研究)并予以实施,如发展文物创意旅游,是一种好的方法。可以举利用凌家滩遗址文物资源发展文物创意旅游的例子予以说明。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含山县铜闸镇境内太湖山向南延伸的垄岗之上,北倚太湖山主峰,南临裕溪河,面积160 多万平方米,距今 5800——5300 年,是国家公布的 100 处大遗址之一。目前,正在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旨在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和方法使遗址的文化内涵得到科学展示。

  然而,仅靠这样的遗址公园是很难做大其旅游的。应依托该遗址公园,组织具备考古、历史、文化、心理、旅游 (特别是熟知新生代科技类主题公园者) 以及相关科技知识等合理的知识结构的文化创意团队,适当选择该遗址监控地带之外的地块,创意策划文物创意旅游景区,提出具体的策划方案。根据策划方案,组织相应的设计团队制订景区规划,同时组织相关科技人员完成策划方案提出的科技子项目研究。在此基础上,组织提出具体的工程设计方案,再组织相应的工程团队完成景区的施工。并且,在创意策划方案和工程设计方案提出后,都要及时组织相应学科专家帮助论证把关,确保前后方案既要忠实于该遗址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又要使其所运用的文化创意,包括结合的新方法、新手段 (特别是一系列的科技手段) 达于最佳。在项目施工结束、对外开放前,还应组织策划、设计(科研)专家及相应学科专家进行评估,确保工程施工达到策划、设计方案的要求。

  通过上述努力,使该景区 (可以按专题分为展示体验、古今互动、猎奇历险等几个园区) 尽可能准确地复活历史上的凌家滩聚落,系统、全面、活态展现当时的自然风貌、动植物情状与采集、渔捞、狩猎、原始农业、制陶、石器加工、居住、烧炊等生产生活,运用原始思维再现其神秘的宗教崇拜、玉器制作、歌舞艺术及民俗风情等,让现代人进入其中经历与体验,让孩子们穿越五六千年去深涉洪荒,去探险猎奇,从而使厚重的文化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还可以将其周边的农田、水域、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综合利用起来,发展文化创意农业及休闲度假、特色餐饮等关联性产业,并带动附近的大渔滩湿地原始风光游和运漕古镇旅游,进而形成产业集群,助推当地经济发展、人民致富。

  运用文化创意融入博物馆展陈设计

  如何创新博物馆展陈方法和手段,并适当结合体验与互动,提升展陈的品位和吸引力,使广大观众看得懂,看得有兴趣,看得长知识,看得受教益,是如今博物馆展陈理念与时俱进的要义所在。

  例如,安徽省博物馆“安徽古代文明陈列”中关于汝颖侯汉墓出土的一套天文仪器的展陈设计就是很好的尝试。此墓属于西汉早期,其中出土了二十八宿圆盘等一套七件当时观测天文的仪器。省馆与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研究室合作研究表明,此盘即汉初及其以前盖天说天文原理下观测天文并据此制订历法的圆仪。盖天说即天圆地方说,认为天是圆的,像个锅盖,地是方的。此后,随着天文学的发展,至汉武帝时期,被浑天说取代。后者认为天是圆的,像个鸡子,地也是圆的,像位于鸡子内的蛋黄。在此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除了按照传统方式布展外,可就此进行延伸展览,辟出专厅,运用文化创意结合相应的科技手法,活态复现当时运用圆仪观测天文,制定历法的场景,并与西方一定时期天文观测相比较,从而获得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喜爱。

  运用文化创意促进博物馆文创产品深度开发

  目前正在兴起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所运用的大都属于创意,还可以根据馆藏文物资源或资源组合,组成具备相应知识结构的创意团队,运用文化创意理论方法进行深层次的集成创意 (包括运用新的方法与新的手 段 、 特别是科技手段),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效。例如,可以运用创意加科技,使古代名画活起来 (甚至发声或定时发声),既具品位,又有趣味。

  三、采取得力政策措施,大力运用文化创意发展文博创意产业

  运用文化创意理论方法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具有不损毁文物,忠实其历史文化内涵,复现时空情境,让厚重的文物活起来,创新产业业态,丰富消费方式,引导大众情趣,提升品质与效能等诸多优势,应采取得力措施予以支持。为此建议:

  第一,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支持文物系统学习、研究文化创意理论方法,并运用这种理论方法搞好文物保护基础上的合理利用。

  第二,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平台,有效组合资源、人才、创意、技术、资金等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并在宣传营销方面发挥其线上线下互动互促的作用。同时适应产业融合趋势,促使文博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大力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如委托有关高校),尤其培养人文功底较为深厚、懂得相关科技、思路较广、善于举一反三的文化创意领军人才;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组建文化创意团队,为加快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第四,将运用文化创意发展文博创意产业研究纳入国家文博科研乃至国家社科研究基金等列项予以支持。

  第五,辟出专项经费,支持具有示范意义的文博创意产业项目,并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此类项目予以奖励,发挥导向作用。

  第六,加大文博创意产业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吸引社会广泛关注与支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