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类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几点思考
2015-07-09 11:52:09 作者:柴丽 来源:中国文物报 已浏览次
博物馆的内涵底蕴,主要是通过陈列展览表现出来。虽然经过博物馆人多年的努力,博物馆的知名度在民众中与日俱增,但是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仍十分有限,尤其是遗址类博物馆。众所周知,陈列展览应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这样才能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临时展览,是对基本陈列的有益补充。因此,在做好基本陈列的同时,还要举办更多更精彩的临时展览,奉献给观众 。
6月7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深圳市越众影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先生回来”致敬展在北大旧址、沙滩红楼圆满落幕。自4月18日开幕以来,展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5000余人参观展览,300余名观众为展览留下热情洋溢的评价,如:“看完展览,深深觉得民国时那些先生们治学态度的认真,先生之风正是民国时期尊师重教的历史展现”“先生来得正当其时,看前言就让人心潮澎湃,呼唤教育回归本真”。
博物馆的内涵底蕴,主要是通过陈列展览表现出来。虽然经过博物馆人多年的努力,博物馆的知名度在民众中与日俱增,但是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仍十分有限,尤其是遗址类博物馆。众所周知,陈列展览应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这样才能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临时展览,是对基本陈列的有益补充。因此,在做好基本陈列的同时,还要举办更多更精彩的临时展览,奉献给观众 。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是依托北京大学红楼建立的一座遗址类博物馆。和许多遗址类博物馆一样,北大红楼也面临着展厅面积小、常设陈列缺乏吸引力等问题,但是这次“先生回来”展览的成功举办,也让我们思考遗址类博物馆的临时展览应该如何定位。
以观众需求为根本
目前,一些博物馆的展览大纲一般由业内专家学者来编写,形式设计由专业展览公司来完成,展览的评估也是由行业专家来考核验收,从而造成了社会大众的缺位,导致有的展览可能专家学者们看得津津有味,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却是晦涩难懂 。因此,我们在临展策展时首先要考虑普通观众的需求,从观众的立场出发来策划组织展览。在临展策划阶段,就应开展观众定位研究,了解目标观众的特点,站在观众的角度考虑观众需要什么样的展览。只有与时俱进、贴近生活的临时展览,才会更加吸引观众。“先生回来”展览,就是在充分了解观众需求和关注社会热点的基础上,通过民国十位先生,聚焦民国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揭示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以引起人们对于教育的反思。
在展览形式设计上,要以普通观众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展现博物馆所要传达的知识与文化,以真实的文物和生动的形式把人带到真实的历史背景中。要为观众设置有关展览的背景材料,使观众充分了解展品。在展览的文字表述上要简明易懂,使普通观众能够看得懂,记得住。要根据展览主题确定设计特点,如:考虑展品的性质、尺寸、质地、颜色等,在展览设计时采用相应的展柜、展板、灯光等,最大化的突出展品的内在特征,使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的融合和统一。今年5月,由鲁迅博物馆主办的“旧邦新命——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展”,根据展览主题和内容,在场景中充分运用了纱幔、书架、民国报纸等元素,营造真实的历史画面,让观众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新文化时代。
观众亲自体验得到的知识,会印象深刻记忆长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是愉悦的。因此,临时展览应多设置一些可以体验的设施,开发一些可以互动的项目,生动、直观地向观众传播文化知识,从而使观众对展览产生浓厚兴趣,从中有所感悟和启发。去年1月,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举办“吉祥喜庆饰大年”展览时,就组织青少年儿童、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参与活动,通过现场制作自己喜爱的年画作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唤起人们对于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同时,临时展览要注重开发相应的产品,编写导览手册和相关书籍、音像制品,研发富有特色的文创产品。要印制展览折页、图录等材料免费发放。设置观众留言簿,对观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地吸收或采纳。最后,对于临展举办时的观众安全、参观环境、后勤保障等服务工作都要到位,尽最大努力为观众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参观环境。
以高科技为辅助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博物馆自然也不例外。迅速发展的数字化高科技,势必为遗址类博物馆的场馆建设、文物收藏、展览展示等提供技术上的指导,让观众更好地解读展览内容。以往不多见的多媒体展示、幻影成像等声光电、数字技术手段,在如今的展览中已司空见惯。
在遗址类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制作上,运用高科技将有助于提高展览展示的内涵,丰富其表现力,激发公众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在临时展览中可以配置多媒体演示设备及放映厅,制作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故事短片,为观众循环播放。同时,将版面文字无法充分表达的内容借助图片、图表、绘画、场景等直观生动的辅助展示手段传达给观众。有条件的还可设置语音导览系统和触摸屏多媒体系统,观众通过查询,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这些虚拟展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遗址类博物馆资源优势,突破博物馆在空间、时间、地域上受到的限制,更好地方便公众。今年3月,由鲁迅博物馆主办的“历史的放大镜——辛亥革命时期漫画展”,就将平面、静止的漫画图制作成FLASH动漫短片辅助展出,设计了时局“全”图游戏、“漫画脸谱我来画”绘画活动等,增加展览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