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考古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

近年来,大量佛教遗迹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被人们所关注。然而,作为交叉研究领域的佛教考古在理论和方法上既经历着创新探索,也面临如何更加完善的瓶颈。近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森就佛教考古的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的采访。

      近年来,大量佛教遗迹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被人们所关注。然而,作为交叉研究领域的佛教考古在理论和方法上既经历着创新探索,也面临如何更加完善的瓶颈。近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森就佛教考古的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的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网:佛教考古在中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佛教遗迹考古报告的编写逐渐被各省市文物部门提上日程。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近10年来佛教考古发现有哪些比较重要的成果?

  李森:这可从佛教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两个方面来说明:

  就考古发现而言,我国近10年来被学术界认可的重要佛教考古发现计有以下六项:(一)2001年浙江杭州雷峰塔遗址的发掘,填补了五代十国佛塔地宫考古的空白,对研究当时地宫和舍利埋葬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二)2002年河北邺南城塔基遗迹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东魏北齐时期惟一的一座佛寺方形木塔基址,塔基中刹柱础石、塔基砖函等填补了汉唐考古的一项空白,对于探讨北朝佛寺规制、塔基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2010年新疆鄯善吐峪沟石窟群和佛寺遗址的发掘,深化了对该石窟的认识水平,为进一步探讨佛教艺术从南向北、自西而东的传播,尤其是高昌、龟兹石窟寺和内地石窟寺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物化资料。(四)2010年江苏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系建国以来考古界首次对大型寺院遗址进行的全面、系统发掘,是目前考古发掘揭露面积最大的寺院遗址,揭示出大报恩寺的原有风貌,为研究明代皇家寺院规制、布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五)2011年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的发掘,发现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寺遗迹,有助于了解北魏云冈寺院的结构、布局和规模,印证了《水经注》所载云冈石窟“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雄宏气象。(六)2012年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的发掘表明,西山坡佛寺是当时辽上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重新认识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形制布局和探讨辽代考古、历史、佛教、建筑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这些都先后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可以代表近10年来佛教考古发现的重要成果。此外,2008年山东兖州兴隆塔地宫、2012年河北临漳邺城遗址北吴庄佛像埋藏坑也应视为比较重要的佛教考古成果。可以说本世纪初佛教考古发现承袭上世纪余风,捷报频传,精彩纷呈,形势喜人,继续延续着我国佛教考古的黄金时代。这些新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充分展现了我国佛教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内涵,引发了人们的热切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就研究成果而言,近10年来佛教考古著述依然不断涌现,呈现长盛不衰之势。宿白先生是我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他在上世纪末出版《中国石窟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考古》两书,对佛教考古具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2010年宿先生又推出《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3至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一书,主要研讨了早期佛教遗迹与石窟寺遗迹的分布,云冈、河西地区以外的早期石窟寺和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的年代以及对新疆克孜尔石窟的探索。这时期的重要著述还有金维诺《中国古代佛雕:佛造像样式与风格》、温玉成《中国佛教与考古》、马世长和丁明夷《中国佛教石窟考古概要》、李裕群《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龚国强《隋唐长安城佛寺研究》、冉万里《中国古代舍利瘗埋制度研究》、李崇峰《中印佛教石窟寺比较研究》、韩国学者李正晓与梁银景《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研究》、《隋代佛教窟龛研究》、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麦积山石窟研究》,以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雷峰塔遗址》,还有金申《海外及港台藏历代佛像珍品纪年图鉴》、孙迪《中国流失海外佛教造像总合图目》等等。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