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城”建设规划编制的探讨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国内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博物馆城”建设的目标,体现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对于博物馆事业的要求。鉴于这一发展态势,对于“博物馆城”的规划编制和理论研究值得学界予以关注。

 

  如何界定“博物馆城”的内涵和外延

 

  各地对于“博物馆城”的理解不尽相同,通过对国内已有的实践和发展的趋势,目前建设或拟建设的“博物馆城”大致分为以下五类,或者说已形成了以下类型的“博物馆城”建设模式:

 

  规模界定;规模主要由量化的指标体现。主要有两种评价方式,第一种是总量指标,即设定好时间点,在此之前达到当地博物馆建设的某个总体数量指标要求;第二种是人均指标,即以当地人均占有博物馆数量为评判依据。以昆明为例,当地政府和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签订了“博物馆之城”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并提出“人均拥有博物馆数量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以及“在2009年底全市博物馆总数量突破一百家”。

 

  地域界定即在城市中规划好博物馆集中建设的片区,通过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博物馆集约化发展,达到区域发展的集群效应,从而成为当地博物馆城的象征。以南通为例,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我市环濠河博物馆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南通博物苑为核心,相继建成了珠算博物馆、审计博物馆、蓝印花布艺术馆、风筝博物馆、体育博物馆等。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已被文化部和财政部列入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成为全国47个项目中唯一的文博项目。

 

  特色界定;重点扶持发展反映特定区域文化特色和面貌的博物馆,形成体系完整、结构独立的博物馆群体,具有一定的文化标志性和符号性。如成都安仁博物馆小镇被冠名为“中国博物馆小镇”。其中,建川博物馆聚落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博物馆聚落宗旨明确、特色明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类别界定;这一类型以鼓励设立填补门类空白的博物馆为建设目标。如西安市《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分三步建成门类齐全的博物馆网络:2010年,建成涵盖国有、行业、民营等多类型博物馆;2011年,建成涵盖历史、工、农、科、教等方面的博物馆群体,初步形成主题鲜明、门类齐全、脉络清晰、布局合理的“博物馆城”构架;2012年,建成能增加主题色彩、填补门类空白、扩充陈展内涵、彰显文化品位的补充性专题博物馆,从而完成“博物馆城”建设。

 

  概念界定;以近年来新出现的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为主要代表,提出“整个城市就是博物馆”的理念。以安吉生态博物馆为例,通过“一个中心馆、十二个专题生态博物馆、多个村落文化展示馆”的框架结构,活态保护、就地保护、整体保护安吉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馆”分为陈列展览、信息资料中心、培训中心三个功能区;“十二专题馆”和“多个村落文化展示馆”分布在安吉的各个乡镇,涉及多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 

 

      “博物馆城”规划编制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

 

  形成体系博物馆城建设应该符合规划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要求。“城”是复合概念,具有生活气息和存在体验,城中的每座博物馆都不能孤立存在,博物馆之间要彼此呼应、具有关联性。博物馆城由单体的博物馆聚集而形成,不仅体现微观的单体特色,也应形成博物馆宏观的整体体系。由于每座博物馆占有的社会资源不同,获得的信息渠道不同,因而形成的规模和发挥的社会效益也不同。应当以博物馆城建设的需求原点为中心,依照相应的标准划分成若干博物馆体系和门类,形成相对固定的核心博物馆,在整个博物馆城建设中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核心博物馆,由这些核心博物馆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整合各自优势资源,达到交流和共享的目的,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博物馆城整体水平的提升。

 

  服务社会博物馆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传承城市文化记忆、服务社区群众,行业博物馆、民办博物馆以及社区的小型博物馆将成为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这类博物馆由于经费、人员等原因,或由于身处社区、单位内部,还无法做到常年正常对外开放。有的博物馆采取预约开放方式或只在特定时间、工作时间开放,有的虽然已冠以“博物馆”名称但还没有摆脱陈列室、展示馆的模式。博物馆城建设应关注社区成员的文化审美和精神需求,面向居民、面向家庭,和社会经济发展、产业更新、再就业等结合,提高管理水平,深化服务的理念,更新服务方式、手段,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多元文化需求,增进集体归宿感,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感召力。博物馆只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融入城市建设之中,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

 

  管理创新博物馆组建理事会并吸纳社会人士参与管理是创新管理体制的重要实践内容。行业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可以试行理事会和监事会机制,理事会是博物馆的决策机构,由行政部门负责人代表、博物馆管理者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等共同组成,博物馆馆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并对理事会负责。博物馆的监事会人员,可以邀请新闻媒体和行业专家代表参加。理事会、监事会由选举产生,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小型的国有博物馆可以采取托管、代管、连锁形式以及大型博物馆对口帮扶机制。通过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的机制,实现发展模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

 

  建设“博物馆城”需要重点关注的几对关系

 

  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的关系。我国将推动博物馆发展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博物馆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哲学理念。对于博物馆城建设而言,数量增长是基础,质量提升是目标,二者均不可偏废。不注重提升质量会造成资源浪费,无法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社会事业综合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如果不进行新的博物馆建设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不能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但是,不论是数量增长还是质量提升,都必须建立在对本地区文化遗产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基础之上,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整合现有博物馆设施资源,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出现因为条块分割造成的资源封闭、浪费、利用率不高的状况。

 

  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博物馆城的建设是一项投入大的长期性的文化事业,在系统的规划、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行政部门应该完善协调机制,加大博物馆城规划、建设、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和支持力,加强和完善博物城建设的论证程序,建立专家咨询、行业牵头、公众参与、部门配合、社会监督的完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政府资金主要投入博物馆城的中心馆、综合馆建设,或者填补空白的重要主题博物馆建设,其他类型的博物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发挥社区单位、民间组织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通过多元化投入、项目化推进、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在业务范围内开展服务活动、接受捐赠、成立基金会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形成同驻共建、共建共享的氛围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互动的格局。

 

  符合实际和适度提前的关系。博物馆城的建设必须立足地区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深入调研博物馆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着眼于政府财力,从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消费需求出发,编制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符合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切实可行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当前,博物馆的概念不断扩大,博物馆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不断酝酿和形成,博物馆的思维范式和行为模式不断变化和转换,博物馆的专业功能和社会职能不断完善和提升。博物馆的发展在数量上、规模上、发展速度上,以及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博物馆城的规划既应该立足实际情况,但也应当适度超前,为发展留足空间。经济发展领先的地区,在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也应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博物馆城的建设应力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双赢,尝试博物馆模式+创意产业园区模式,改变社会对于博物馆就是单纯投入的“亏本”的形象,依托博物馆的积极、健康、文化的形象,使其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正能量,带动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以及周边整体环境和氛围的提升。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应性、多样性再利用,积极引导发展涉及社会民生的文化设施以及文化创意等产业。以文化事业的形象提升文化产业的品味,以文化产业的营利深化文化事业的发展。

 

  博物馆城建设在国内外目前有多种模式,各地博物馆的面貌和特色也不尽相同,在博物馆城建设的途径方面没有复制性。如果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或者其他城市的做法,势必失去自身的优势,造成遗产资源的浪费和贬值。唯有在对区域资源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博物馆城建设规划,才能更好的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和谐发展、促进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