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使命与挑战
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行动本身,表明文化遗产的年代界定范围正在逐渐延伸,指定保护的文化遗产类别正在逐渐拓展,判断文化遗产的价值标准正在逐渐深化,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趋势。
4月29日,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成立。这天的成立会议,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感觉都有些特别。我们聚集在有着594岁高龄的紫禁城里,研讨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问题。以往建筑大师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建筑创作方向,文物专家们聚集在一起呼吁文物建筑保护,司空见惯,但是今天大家齐聚一堂,共同研究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问题,这可能就叫做“跨界”,也就是吴良镛院士所倡导的“融贯的综合研究”。
实际上,这一天时、地利、人和的现象本身,就体现出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本质意义,即文化传承。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行动本身,表明文化遗产的年代界定范围正在逐渐延伸,指定保护的文化遗产类别正在逐渐拓展,判断文化遗产的价值标准正在逐渐深化,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趋势,而将更多的当代建筑遗产纳入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必然是一个永久的努力方向。
不可忽视的共同遗产
没有哪个历史时期,能够像20世纪这样为人类提供如此丰富、生动的建筑遗产,同时也只有建筑遗产才能将20世纪百年历史进行最为理性、直观的呈现。
专家学者为保护20世纪建筑遗产付出过很多努力,使一些建成不久的重要建筑得以保护。例如196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就将建成仅3年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列入其中。1999年召开的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院士在《北京宣言》中极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建筑创作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2004年8月,马国馨院士领导的中国建筑(601668,股吧)学会建筑师分会,向国际建协等学术机构提交了一份《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的清单》,关注点是要对那些存在损毁危险或需要立即得到保护的建筑予以重视,它们既包括20世纪上半叶的燕京大学、上海外滩建筑群等建筑遗产,也包括20世纪下半叶的重庆人民大礼堂(1954年)、北京儿童医院(1954年)、北京电报大楼(1958年)、厦门集美学村(19341968年)等22处现代建筑。
2008年4月,在无锡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通过了《20世纪遗产保护无锡建议》,同时,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加强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2012年7月,中国文物学会、天津大学等单位在天津举办“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论坛”,会上通过了涉及6方面意向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天津共识》。
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近代遗产、现代遗产和当代遗产,都是人类共同遗产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濒危遗产报告中,针对一些优秀当代建筑处于被废弃或被改造的境地,表达出对20世纪建筑遗产命运的忧虑。在国际社会的带动下,一些国家也纷纷做出积极反应,开始从战略角度强调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美国,通过立法规定凡是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且有50年以上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的建筑物、构造物和其他实物,都列入需要登记造册的范围。目前,美国已经确认和登记,并列入保护名录的历史性建筑和文化遗址有100多万个,其中相当部分属于20世纪建筑遗产。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20世纪初由高迪创作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奇异建筑,早在1984年就已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遭到损毁与破坏之因
与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古代文化遗存相比,20世纪建筑遗产在文化遗产大家庭中最为年轻,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忽略它们存在的重要意义,使20世纪建筑遗产在各地不断遭到损毁和破坏。
首先,缺乏加强20世纪遗产保护的正确认识。对于20世纪建筑遗产的判定不能完全套用古代遗产的标准。一方面,20世纪建筑遗产与其他历史时段的文化遗产相比,内容更为丰富,情况更为复杂,保护的紧迫性更为突出,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保护行动,予以审慎对待。另一方面,由于20世纪建筑遗产的概念提出较晚,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关理念尚未成熟,缺少可供参考的现成模式,因此,只能通过不断实践,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正确的保护途径。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长期以来,不少城市决策者对已有的建筑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轻视,甚至认为传统建筑形式无法为新时代服务,因此需要一场摧枯拉朽的改造。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屋建筑的平均使用年限不到30年”。“短命建筑”在我国的出现,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人们不能以理性的态度对待20世纪建筑遗产。
作为典型案例,1992年7月1日济南老火车站钟楼上精确的机械钟永远停止了转动,伴随着济南人走过80个春秋的老火车站就此尘封。然而在拆除之前,无法计数的市民扶老携幼涌到站前,与这座陪伴着他们走过难忘岁月的建筑合影留念,作最后的告别。1992年之前,老火车站设计者H.菲舍尔的儿子,每年都会带一批德国专家来免费为老火车站提供维修和保养,他还说这座车站再用200年也没有问题。当他听到老火车站被彻底毁掉的消息后,气得老泪纵横,并表示再也不会来济南,也永远不会原谅下令拆除这座建筑的决策者。
同样作为典型案例,几年前,长春市领导说他们的城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连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没有,但是当我们提出了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建议并得以采纳后,长春拥有了很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也成为重要的保护对象。
其次,缺乏实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法律保障。今天,涉及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法规制定相对滞后,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学术研究和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另一方面,面对全国城镇化的加速进程,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城市建设目标,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形势日趋严重,由于缺少法律保护,越来越多的20世纪建筑遗产在城市广场建设、城市道路拓宽和“旧城改造”中被拆毁。
在当前建设大潮的冲击下,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一大批20世纪建筑遗产将继续遭遇拆除的厄运。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列入《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的清单》中的建筑,迄今仍有近半数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法律保护的力度欠缺。目前,在受法律保护的建筑遗产中,20世纪建筑遗产所占比例很小,在多数城市和地区,这一保护行动尚未开始。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公众的支持,20世纪建筑遗产必然会面临比早期建筑遗产更严峻、更危险的局面。
责任编辑:小明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