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殊:中国考古学研究应与世界考古学接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王仲殊先生在考古研究所图书馆翻阅资料。

“王仲殊先生是亚洲有代表性的优秀考古学家,在古代中日两国交流史的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对亚洲的学术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和亚洲文化的重要性及意义。”这是王仲殊先生于1996年荣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大奖时获得的赞誉。

近日,记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偶遇88岁高龄的老先生。交谈中记者得知,老先生依然坚持每周两次到考古研究所上班,在办公室、图书馆阅览书籍,整理材料,积极编写书稿,并即将出版《王仲殊文集》(共4卷,每卷各约40万字)、《汉代文明》(英汉双语对照本,约50万字)、《古代中国与日本及朝鲜半岛诸国的关系》(专题文集,约25万字)。

王仲殊先生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历任该所副所长、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2006年荣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称号。

王仲殊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各地重要遗迹的发掘调查,为中国考古学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其研究领域从战国、秦汉到隋唐,在各个时代的都城、墓葬制度及漆器、铜镜等器物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日本考古学和日本古代史的研究,王仲殊以其广阔的视野、渊深的知识、独到的见解,阐明了许多十分重要的学术问题,受到中日两国学术界的称许。

60余年来,王仲殊始终走在学术研究第一线,视考古研究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其所著《汉代考古学概说》(1984年)、《三角缘神兽镜》(日文,1992年)、《从中国看古代日本》(日文,1992年)、《中日两国考古学·古代史论文集》(2005年)等书籍,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王仲殊先生一直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他寄语青年考古工作者:“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必须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结合,中国考古学研究应该与世界考古学接轨。”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