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群:用指尖抚摸历史的万千可能(图)

时隔数年,他将再次走入公众视野,甚至可能被推上舆论的封口浪尖,用他自己的话说,‘毕竟从某种意义上看,那些作品有点危险’。
虽然只是34年艺术生涯的‘阶段性展示’,李象群还是把这次个展当做重要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举办大型个展,第一次用雕塑带大家重新审视尘封的历史,第一次把自己关于雕塑的故事、关于时代的感悟,如此酣畅地讲给我们听……
趣“玩”雕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层大厅里空无一人,只有进门处的数字电视在说着什么。光线似乎有点暗,此时的校园内,学生们来来往往,用遮阳伞,或干脆用书本,遮挡着刺眼的阳光。这幢“艺术中心”,仿佛和外界隔开了。
乘电梯,到五层。电梯门打开,果然不出所料,依然安静地可以听到呼吸。光线更加昏暗,沿着墙上的指示牌,在迷宫一样的教学楼里来来回回20分钟。偶尔抬头,发现走廊中间或道边姿态各异的肖像、雕塑,越欣赏,越发找不到要去的工作室。忽然,一扇大门推开,一个个头不高、身材偏瘦,身着T恤牛仔裤的光头中年男人走出来,一边拿着手机打电话,一边送一位送水工人出门。他就是雕塑家、清华大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
那是他在美院的工作室,两层楼高的空间,被他从中间隔开。下面的广大区域用来创作,踩着“陡峭”的木楼梯向上,便是他的办公区和休息室。正如他所言:“建筑就是大雕塑。”一点都不假。
他果然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自己的大型“处女秀”,记者来到工作室时,他还在和旁边的学生讨论一个雕塑的肢体细节。雕塑泥还没有干,但大体上已初具规模。看形象好像有点眼熟,感觉在哪里见过。从李象群那里得到答案,眼前这个人体雕塑是《堆云·堆雪》之二,怪不得和先前那个“之一”形象相同,只是姿态各异罢了。
忙活了好一阵,李象群好不容易有空坐下来聊聊自己的雕塑艺术。依然从《堆云·堆雪》说起。“之前那个是坐像,这次是单脚站立,另一只脚轻轻地点着地,整个人身体微倾,好像快要倒下去。”记者正听得入神,他忽然说:“这代表着什么?我想表达的就是顺其自然。” 一个雕塑家的语言体系中,或许肢体化占很大比重,李象群就是如此。初中时的李象群,已经用粉笔、火柴盒等身边的小玩意儿,做出舰艇、炮楼、桅杆等各种“作品”。“可以摆成一个战场。”想来的确可行。为了更清晰地表达自己当年那些新奇的创作,他用手比划着形状和做法,甚至干脆用笔在纸上画起了“实物解剖图”。那是他钟爱的创作,难怪说起来会尤为兴奋,虽然他自己只觉得“就是好玩儿”。
当年专门被从油画系挑选进入雕塑系的李象群,34年来,将观念形式的传达和接受融合在具象雕塑形式的创作中间,认为创作是一个自我挑战和突破的过程。“当年选择学习雕塑,因为它是造型艺术中最难的一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所以想尝试。”
如今已经成为国内雕塑界首屈一指的艺术家李象群,依然在尝试更丰富类别的雕塑设计和创作,他用45分钟的时间为索罗斯制作了头像,形神兼具,令人叫绝。“我觉得的确非常有趣。”他总是这样说,对自己的作品,对雕塑,对艺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