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重良:卧底作坊研究造假炼就火眼金睛
蒲重良在汉陶收藏上吃了不少亏,通过研究造假手段和不断地拜师学艺,成为了汉陶研究专家。
汉代青瓷双系盖瓿
汉代绿釉博山奁
汉代茧形蒜头壶
汉陶瓷鉴赏家蒲重良: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蒲重良有多重身份,是古陶瓷鉴定师,且集企业家、水污染治理专家、收藏大家等于一身,也是中国第一本汉陶研究专著的作者,主攻西周到汉代的高古陶瓷的研究,重点是汉代陶瓷,迄今已收集有近千件藏品作为研究实物。性格直率豪爽的蒲重良说,自己曾经买了不少赝品,交学费交到心痛。为了提升自己的鉴赏眼力,他曾多次到景德镇、洛阳、河南神垢镇等地做卧底探究花样百出的造假手段。
卧底造假重镇景德镇、洛阳了解制假手段
受父亲影响爱上陶瓷收藏的蒲重良,刚开始收藏也是从明清瓷器入手,釉色、形制皆漂亮且认知广泛是其迷恋的原因。有一次,蒲重良邀请一位陶瓷鉴定大师到家里看藏品,大师直接问:“你想我说真话还是假话?”蒲重良说:“当然要真话。”于是大师直言不讳:几乎全部是赝品。数年的时间和金钱换来的却是赝品!让蒲重良心痛不已。
于是,蒲重良痛下决心,非把陶瓷鉴定弄透彻不可。但他学习的方法是从当卧底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他把自己乔装成一个专买高仿的买家,跑到景德镇、神垢镇等高仿集中地的高手家里,豪爽地把钱往桌上一放,说:“我就要高仿的,越逼真越好,做不出来不给钱。”,然后就像监工一样蹲在工场里看个仔细。
蒲重良说,造假自古有之。但今天的仿古逼真水平、手段及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一些地区甚至是整条村都在做,并形成产业化模式。蒲重良举例说,景德镇集中了不少专门高仿元明清官窑的,连故宫博物院都在那设点专门指定生产复制明清藏品,有些高手做出来的高仿官窑的出厂价格甚至高达数十万元;洛阳有一个村专门高仿唐三彩;河南安阳地区就集中高仿青铜器;河南神垢镇最擅长高仿宋代五大窑瓷器。
以夷制夷,蒲重良先从熟知造假手段开始,然后再跟从名师学习鉴定,除了国家博物馆等大馆参观学习外,专们前往西安、宝鸡、延安及洛阳和南京、杭州等地的博物馆拜师学艺,如此方练就了火眼金睛。在番禺有个藏家专门收藏宋代陶瓷,蒲重良一看,马上能说出这批陶瓷是出自神垢镇的哪些高仿作坊,连每件的价格也能说清楚。
拟建国内首家“汉代陶瓷私人收藏博物馆”
三年前,一位老师曾对蒲重良说:“收藏明清陶瓷的大家多的是,且价格非常高,你玩不过人家。高古陶瓷的收藏一直未受关注,未来潜力会很大。”一句话如当头棒喝,促使蒲重良的收藏方向由明清陶瓷转向了高古陶瓷。
现在,蒲重良已收藏了近千件汉代陶瓷,其收藏渠道主要来自国内的古玩市场或国外回流。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他的藏品:“你看,这件汉代青瓷做得多棒,釉色泛着宝石的光泽。那些汉绿釉、汉黄釉、汉银釉陶瓷,其厚重、磅礴、宏伟、精美的程度比史上各朝的釉陶一点都不逊色。”
蒲重良说,由汉釉陶发展而来的“汉两彩”,由于发现较少,目前还不为学界和藏界关注,因此,他正准备推出他个人的第二本研究著作——《汉两彩》。并筹划着建立国内第一家“汉代陶瓷私人收藏博物馆”,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把汉代陶瓷研究成果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汉代陶瓷和保护汉代陶瓷。
藏家简介
蒲重良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古陶瓷鉴定家。著有《汉代陶瓷鉴赏》,是国内首个写汉代陶瓷专著的研究者,他同时还是一名水处理专家,拥有10余项水处理发明专利。
对话
汉陶收藏渐热,普品比去年上涨三成
收藏周刊:人们会忽略汉代陶瓷收藏的原因是什么?
蒲重良:这是对历史的不了解。两汉前后延续了近五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瓷器已完成了从原始瓷器到现代瓷器的成功过渡,是现代瓷器的鼻祖。汉代陶器中最有收藏价值的是有釉陶,代表汉代陶艺制作的最高水平。认为汉代陶瓷粗糙、且大多数是陶质,因此收藏价值不高,完全是一种误解。
收藏周刊:目前的市场状况如何?蒲重良:几年前,当你走进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广州等地的古玩市场,一定会看到很多汉代陶器和汉代瓷器。那时候问津的人很少,商家也并没有重视过,乱堆乱放导致损坏甚多。这两年,随着人们对汉代陶瓷收藏价值的深入了解,收藏的人群也随之增多。汉代陶器中的普品价格比去年已上涨了30%,好的升幅更达100%。
收藏周刊:如何看待汉代陶瓷收藏的前景?
蒲重良:目前,明清精品瓷器的市场价格动则数百万元,相比较而言,目前的汉代陶瓷的市场价格还处于低谷,到目前为止,单件的转让价还没出现上千万元的藏品。随着对汉代陶瓷的研究与收藏的日益增多,汉代陶瓷被市场低估的时代必将被终结。
蒲重良收藏心得:
只依靠一个顾问“帮眼”最危险
一个大藏家如果说他没有买过赝品,那是说假话,这种人不敢面对失败和错误,也就不会去学习纠正,就会一直错下去,这种人家里几乎全是假货还在自乐,这种人永远算不上有学识的藏家,近来看了一些藏家和一些展品,仿品一大片,与我开始入行时一样。收藏古陶瓷最关键的是你要弄明白它假在哪里,真在哪里。
现在,很多藏家只依靠一个顾问帮眼,而自己不去深入研究,这是最危险的,顾问的眼力、见识、道德等都有可能出现偏差,我在这方面受到的教训太深刻了。如果没时间去研究的新入行藏友们,当然请顾问是首选,但起码要同时请三个互不认识的顾问,把藏品或图片给他们看,如三个人都说可买,即可下手,否则最好研究透了再下手,这样少吃亏。我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千万不要找那种样样精通的“大名家”,他能把自己吹成从有陶瓷以来各朝各代、各窑口全懂的人,那是吹牛的,也是不可能的。譬如,你要收唐朝的陶瓷,就找西安和洛阳等地博物馆和考古所的专家,他们每天和当地的出土器和藏品打交道,最具权威,向他们学习最可靠。这些是我要与大家分享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